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息时代,传媒人必备的几种精神

(2009-05-31 15:52:29)
标签:

杂谈

信息时代,传媒人必备的几种精神

近期,有一个演讲,要我谈谈现代传媒人必备的几种精神。我首先想到的是正义、道德、良心等词语。但是这几个词语大气是大气,很有震憾力和感召力,也的确是社会对传媒的期望,可我感到这些对于传媒业越来越产业化的今天,对于媒体人竞争能力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还是稍显抽象了一点。正义、道德、良心作为新闻人的基本品质永远是正确的,但在现在,这些还不够,还得有一些实实在在的职业精神。有了新闻的职业精神,上述新闻道义方面的品质才能得到落实和体现。

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勇于任事,用我必胜的负责精神。新闻单位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做事,喜欢清闲自在的生活干不了新闻,更干不好新闻。我们每个岗位都相应的职责,只有有了认真负责的精神,做放心记者,放心编辑,放心校对,放心主任,每个人都认真履行其岗位职责,我们才会生产出有质量的报纸,我们的新闻才可能成为负责任的新闻。也只有有了这一种精神,才可能有事干,才能干大事,干好事,个人才能在组织中成长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份责任:一是导向责任,保证生产的产品没有政治错误;另一份是发展责任,就是生产出有质量的新闻(包尽量减少技术性错误)。

 二、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钻研精神。学习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曾有观点"新闻无学",现在可能没有市场。新闻不仅有学,而且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是一门技术之学、市场之学、社会之学、整合之学、人际交流之学。新闻技术包括采编技术、视觉技术,这种技术需要以社会知识做前提,以专业技术为方法。没有社会知识为前提,我们的编采很容易陷于自说自话,甚至学生腔、文艺腔的幼稚状态;没有专业技术作指导,我们的新闻产品又会陷于复杂与混乱的状态。
(一)学习专业技术要学习采访的基本方法,包括采访线索的获取、采访对象的确定、采访素材的准备、采访角度的选择,采访困难的克服等。高质量的采访是高质量写作的前提。
(二)学习专业技术要学习写作的基本技巧。写作技术是新闻记者谋生的工具,是新闻记者的专业手段。我们每一位编辑记者必须要研究基本的新闻写作技巧。这些技巧包括各种消息的写作技巧,各种通讯的基本写作技巧。有三种日用写作技巧必须研究,这就是消息、通讯和深度报道。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运用,通讯的"一线穿珠"方法运用,典型事件的挖掘与表述,深度报道的选题与开发角度等,都是我们要重点掌握的。只有学会了这些,一个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写作就算过关了。当然,每个人的资质天赋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可能各有侧重,有些人擅长消息,有些人擅长通讯,有些人擅长言论,有人善于做深度思考型报道,这是在掌握基本方法基础上的个性化、专业化的发展,是对新闻人才的更高要求。
(三)学习专业技术要学习编辑的基本方法。编辑工作是新闻专业技术性非常强,专业素养要求非常高的工作环节。在现代传媒中,编辑是整个新闻运作的核心。它直接决定了新闻产品的质量。高质量的新闻产品必有高质量的编辑。编辑环节包括:新闻稿件的选择修改,新闻标题的制作,新闻话题的设置,新闻角度的调整,新闻版面的布局,新闻活动的策划等等,可以说,编辑工作贯穿于新闻产品生产的名个环节。我们每位同仁当然不可能在每个环节都做到齐头并进,但是可以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重点突破一两项。比如标题制作,比如新闻策划,比如版面谋划,要让我们在编辑岗位上有不可移动性,现在,很多岗位为什么可以换来换去?甚至几天一换,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不可替代性太弱了。
那么如何学习了?
(一)向书本学习,要看专业教材,要懂得基本的业务知识。要多读相关书籍,培养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向同行学习,把自己的同题编采作品与同行比较,找差距,总结得失。这种比较要坚持不懈,一年下来,一定会有收获和长进.
(三)向实践学习,特别是改稿评版中学习,这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学习。

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报纸上的差错,很多稿件的处理并不是技术水平的问题,而是缺少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是缺少精益求精、不懈追求的职业精神。马虎导致差错,图省事导致质量不高的稿件,常见于报端。技术可以提高,职业精神更需要培养。没有职业精神就没有专业队伍,没有专业化的队伍就没有职业化的水准和产品。
四、舍我其谁,我要成功的竞争精神。成功需要欲望,没有成功的动力,工作就会敷衍,心志就会怠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创新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们要树立目标,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在工作上竞争,在好项目好策划上竞争,在竞争中长知识,在竞争中出成绩,在竞争中体会工作的快乐!
五、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的实干精神。有极少数同志,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牢骚满腹,缺乏从小事做起的精神。编辑、记者就是要从写好一篇稿,改对一个字,制作一个好标题,编辑一个好版面,策划一个好项目做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新闻工作,最需要从小事做起,小事做好了,积累起来就成了大事。
六、不守陈规,敢于领先的创新精神。新闻姓"新"。创新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新闻核心。我们的编采人员要努力实现编采和策划创新,寻找新闻的"蓝海",部室主任要实现管理创新,工作方式的创新;编辑部要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指导思想的创新,实现报纸各项工作的创新。以创新精神促进队伍成长,促进报纸质量提高。
七、团结协作,善于补位的合作精神。编辑部是由编采校等多个部门组成的,生产环节比较多,各方面关系比较复杂。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都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善于补位的合作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杜绝新闻事故的发生,也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

 

  为什么需在这些精神,这与当代新闻的职业特征是相关联的。

  一、从传播内容方面看。当代新闻内容方面,除了其原来的政策性、服务性、娱乐性等特性之外,还有一种特性就是开始呈现出一种学术性,这种学术性不是指报道内容的学术性,而是报道方式的学术性或者说记者思维的学术性,比如深度已经普及,比如辩析性报道,评论性报道在新闻报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我们每一个记者每一个编辑都要学有所长,要力争成为某一个方面的专家,努力达到知识结构的互补,在单位内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研究性团队。这也是信息在速度上竞争达到一致之后,在新闻竞争方面新的竞争方向。

 二、媒介功能方面看。传统媒介在电子媒介的冲击下,新闻的操作模式,甚至在影响受众方式方面正在进行变革。我把它定名为“现场化”,不仅指新闻的现场化,也是指影响模式或的现场化,让受众本人成为新闻主角。这里包括对媒介娱乐功能和参与功能的强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