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黄金周:政策与民意的剧烈博弈!
昨天
,众多媒体纷纷刊登发改委提交所谓恢复五一黄金周建议的消息,消息称:发改委已将延长五一长假的建议提交国务院。就在同一天,众媒体刊登了广东省已经先行一步,将放假七天的消息,虽然与原七天的时间构成不太一样,但时长却是一模一样的。这种有理有据的报道真让人感到五一黄金周的恢复已势在必行。但是,正在很多媒体和我等一样的人士欢欣鼓舞之际,就在今天,又一条消息如同冷水一般向我们当头泼来:
中广网北京3月26日消息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关规定。
全文如下:
最近,社会上出现了关于恢复“五一”长假的议论,个别地方也在考虑出台相关调整措施。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责成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严格执行《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这一办法是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和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的,将部分传统节日增列为法定节假日,丰富了我国法定节假日的文化内涵,增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休假福利。新办法实施一年多年,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合理安排生产生活、满足人民群众休假休闲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肯定,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执行。
二、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09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该通知已对2009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作出了具体安排,各地要认真执行,不得擅自调休、自行安排。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单位可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和职工本人意愿,灵活安排。
三、清明节和“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各地区、各有关方面要及早合理安排节假日休闲旅游、交通运输、生产经营等活动,妥善安排好节日期间值班、安全、保卫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平安祥和和度过节日假期。
这个通知书对广东省和我等期盼恢复五一长假的人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据报道,25日上午9时,广东省政府召开“五一”黄金周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五一”放假全套方案:5月1日至7日放假,其中1日为国家法定节日,2日、3日为周末,4日、5日与9日、10日对调,6日、7日为带薪年假。这与国务院落的政策可是矛盾的啊!说实话,我真为广东省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捏把汗。汪洋书记以有魄力著称,这个问题真不知他该如何化解。
其实,这种决定在网上也有人质疑。他们认为这是变相恢复五一长假的措施,这样的方式不合乎程序。“广东省的做法只是用其他假日凑成了七天长假,并不存在违法的问题。问题在于,如果广东的做法被批准了,其他省份纷纷效仿又该怎么办?如果广东人在休假,而其他省份在上班,这样会不会影响工作呢?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高清辉认为,如果集中度假确实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利的话,广东的做法也没什么不对的,不涉及法律的问题,有关部门很可能会批准。不过,如果其他省份纷纷跟进,对于中央政策的严肃性将是一个挑战。
专家的担忧不无道理,继广东在各省中最早颁布地方版本的“国民休闲计划”之后,重庆、湖南、新疆等地也都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希望恢复五一黄金周。3月8日,河南省旅游局局长苏福功表示,如果国务院允许,河南省也可以作为试点,率先恢复五一黄金周。湖南省旅游局负责人则表示,如果国务院允许,湖南省将集中五一国际劳动节、双休日等节假日,安排休假,以形成较长假期的旅游黄金周。
“五一”黄金周到底该不该恢复?今年两会的一些代表、委员也进行了激辩。有人说政策要因时而调整,当前刺激消费的时好方式之一就是恢复黄金周;但有论者指出“黄金周不是一把折叠扇”,应该重点考虑损害政策稳定性和持久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能被短期利益所迷惑。
专家各说各有理,那么网友的意见呢?新浪网的最新调查显示:在20多万人投票中,89.1%的人支持恢复,在这些支持恢复的人中,又有70%的人认为有利于调节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我个人,当然是举双手赞成恢复。在政策与民意的博弈中,如果民意代表着大多数人的愿望和想法,而且这些想法不危机国家利益,我们究竟该做怎样的取舍?是为了维护政策的稳定而置民意于不顾,还是主动顺应民意,及时修改我们的政策?这是一个选择,也是一场博弈。当我们把它当作一个选择的时候,输赢并不重要,顺应民竟就是了;当我们把它当作一场博弈时,我们也许顾及太多的东西,而有违社会的呼声了。
下面,是我去年五一黄金周这天写的博客,也算是我力倡恢复五一黄金周的一点理由:
谁“费掉”了我们的黄金周?
今天是劳动节。往年的这个时候正是如火如荼的黄金周。现在好了,黄金周取消了,其他单位正常的休假三天,新闻工作者们只有一天,而黄金周大家都还能休息三天。黄金周没了,年中,老记们的工作节奏慢下来的唯一一次机会也跟着没了。
理论上,取消五一黄金周可能有一万个理由。但这些理由对好不容易获得一次象样休息机会的媒体工作人员来说,却是一万个“扯淡”,借用方方的一篇小说名是:万箭穿心!
记得去年征集五一黄金周去留的意见时,很多媒体联合起来,集体签名反对取消五一黄金周。平时牛里牛气的媒体,掌握着所谓话语权的媒体,成了失败者。黄金周,说费就费了。媒体人成了这轮博弈的失败者,也是这个决策的受害者。
中国的很多事情很难说清楚,比如黄金周,比如京剧进校园,比如股市,比如。。。。要列举完实在不易。争议本来是一个好事,意味着大家都有说话的空间,有利于各方的观点表达,也有利于决策的进一步完善。但是我们的许多决策在争议中摇摆,在争议中拖延,在争议中放弃,本来出发点很好的政策在争论中不是越变越明白,而是在争议中成为社会热点,在争议中成为敏感点,最后决策起来万分困难,只得放弃或消弥。这种议而不决或者议而速决甚至议而乱决,实际上反应着一个越来越普遍的问题,究竟如何提高我们的决策能力,提高我们的决策质量?
黄金周,大家反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假期时间太长,人们出行量大,造成交通拥挤,部分景点破坏严重。现在五一黄金周取消了,无论是出行还是景点的压力问题应该都是解决了的。但是我不知道,我们每个单位和个人的工作与生活的安排来看是不是有了更大的方便,新增的两个节日是否真的如我们想像的那样,可以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不太相信取消五一黄金周这个决策是大多数人的意愿。包括曾经大声喊累的那些景点和运输部门及接待部门。相对于往年的热闹与繁忙,因为一纸政令,今年显得颇有些冷清的景点和运输部门心里就真的高兴了!那些大喊取消黄金周的所谓专家教授心里就高兴了?
长假出行是很多中国人的需要,因为他们很难得到休假的机会!不是因为没有休假的制度,而是因为职工的权利没法真正保障!曾经的黄金周实际上从另一个方面保护了职工们的应得权益!现在的休假制度从理论上看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但实际情况呢?我希望从未来几天的反馈来找到一些实实在在的答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