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躁
(2008-10-19 22:56:20)
标签:
杂谈 |
秋躁
很多人都认为,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它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它金光灿灿,硕果满枝,它象征着成熟与收获。但是,说实话,我对秋天并不特别有好感,并不是因为“秋士见阴则悲”的心理作怪,而是因为在这所谓的“收获”的氛围里所产生的一股股躁动让人有些无所适从。
在我看来,秋天是一个“失常”的季节,这个季节里,到处都飘逸着果香,到处都是收获的场景。收获当然是好事,春种秋收,自然界的循环往复,乃宇宙和生命万物的新阵代谢规律。但是,与这个季节的特征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我们的内心。
这个季节,天高云淡,诗意盎然,但从生理上看,这种气候容易让我们的身体上火,喉痛牙疼,咳嗽目赤,是秋天的常病,中医解释为秋躁。
这个季节,到处一片收获景象,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氛围。如果我们收获了,当然会高歌春华秋实,当然踌躇满志,心满意足,甚至野心勃勃;但如果我们没有收获呢?岂不更感失败的残酷?
在我们的人生里,真正收获的时候是少之又少的,努力的过程甚至失败的结果往往是一种常态,而所谓的成功,所谓的硕果满枝,要么是一种艰辛付出之后的一点回报,要么是别人的一点美好祝福,而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祝福的话语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在现实生活中是极度缺乏的。也正因为这样,收获从某种意义上说,仅是一种人生的点缀,而这一点缀,让我们的生活不至于太压抑,太无望而弥足珍贵。
秋天,无论自然界的收获如何真实,如何灿烂,但对于人生来说,它是显得有些夸张的,甚至有些不真实的。如果我们把这些带有夸张的收获视为人生秋天的必然,那将是怎样的误导?
这个季节,一切成了既定的事实,它既无春天希望的憧憬,又无夏日追求的热烈,甚至也少了冬天严肃的直截了当。如果你是成功之士,满足之后,又是新一轮的欲望的开始;如果你是失败者,则最容易在别人的欢笑声中掩面长泣。然而,正是在大面积丰收的氛围里,我们更容易思考我们的成败得失,而这又更容易让我们躁动不安。
秋天就是这样一个季节,充满了成功的诱惑,充满了功利的刺激,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都容易在这股刺激中心绪难平,患得患失。大概也因为这个原因,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关于秋天的经典文字,颂之者少,叹之者多,什么“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孤病独登台”,什么“秋风秋雨秋煞人”,什么“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至于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亮丽词句少之又少。这与秋天一面是金光灿烂,硕果压枝,一面又是秋风瑟瑟,秋声凄切。
写到这里,想到欧阳修《秋声赋》里的一段话: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秋天,季节之躁,又何尝不是人生之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