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赤壁》的艺术手法太笨拙

(2008-07-26 17:01:28)

《赤壁》的艺术手法太笨拙

 

花了两个半小时,看完大片《赤壁》,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除了轰轰烈烈的打斗和杀人场面刺激人的视觉神经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感触,更没有艺术上值得咀嚼的地方,用“味同嚼蜡”称之恐怕也不为过。当然,这并不是说影片没有调动艺术手段来增加艺术效果,而是因为它运用的很笨拙,让人看了觉得要么太老旧,要么太唐突。这部电影不好看的原因我把它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故事不典型,情节不简洁。看完了两个半小时,赤壁之战还没有开始,还得“请听下回分解”。想想两个半小时所看到的,也就是几场不太连贯的打斗,包括赵云单奇救主,蜀吴联合,以及八卦阵战。这些故事,在小说里和电视剧里大家都看过,都似曾相识,缺少新鲜感。整个故事,既没有新鲜性,也没有典型性,显得太随意,战争的内在原因处理弱化,人物内在矛盾表现不足,情节缺少应有张力,导致整部电影仅只有为战争而战争的大量杀戮画面,让人看得莫名所以。

二、没有感动点,主题很游离。整部片子,没有让人感动的一个支点,这实际上是前一个原因的沿袭,也就是没有找到一个核心情节去震憾观众,观众看完了全篇,除了对杀戮画面的惊悚外,没有情感共鸣点。没有感动点的更核心原因是整部片子没有提供一种有价值的思想,让观众看完情节之后提出对这种思想的肯定或否定。这实际上是主题的游离所带来的艺术手段,特别是情节构造的一种游离。也正因为这样,所以这部片子虽然很长,但是因为没有找到思想立足点,让人感到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王婆婆的裹脚,又臭又长。我觉得这部片子在这方面的缺陷表现得相当明显。这种宏观架构上的失误,显然是剧本和导演出了问题。演员们再大牌,再卖力,也无法改变这种致命的缺陷。

三、人物不丰满,表现太夸张。因为这是大场面的战争题材影片,影片的气势很重要,也就是说影片要大气。但是,这并不是弱化人物处理的理由。这部影片的人物都太显得浅薄(艺术意义上的),缺少应有的说服力。明显地感觉得到导演对人物形象的驾驭能力不足。金城饰演的诸葛亮,与人们印象中的诸葛亮形象相差太远。甚至有点搞笑,有点奶油小生有味道,这是严重违背历史事实和民间意愿的。比如说诸葛亮周瑜一起为小马驹接生一段,本来是为了表现诸葛亮的博学多才,但因为表现得太夸张,让人感觉到情节实在有点荒唐,好像是故意与以住的影视作品保持“差异”。小乔的形象好像也太单薄,除了林志玲的嗲音让人好笑之外,这个人物在整个故事中的作用实在让人怀疑,就像是活活打进去的一个木塞,这个木塞是为了与曹操攻打东吴的目的对接。也许是英雄人物太多,其它人物塑造都用力太平均,结果在电影上看起来,都没有太大的特色,都立不起来。在表现方法上,也都用了很多夸张的手法,但是这种夸张失却了艺术的尺度,不神不鬼,让人感觉这些人是一锅煮的大杂烩。我个人认为,赵薇所饰演的孙尚香可圈可点,还算得上一个难得的亮点。

四、对话太搞笑,言语太笨拙。从内容上看,对话不仅不符合人物身份,而且笨拙地搞笑,让人不明所以。比如诸葛亮解释自已为什么天冷还要摇羽毛扇,他说是为了使自已保持冷静,有点无厘头,但又不彻底,话语中没有丝毫的机锋。从形式上看,整部电影,演员都是用的自已的同期声。所以,有的是软绵绵的港台腔,有的又是标准的普通话。有的郑重其事,一本正经,有的又努力在搞笑。一部电影看下来真有点“南腔北调”找不着北的感觉。

五、手段太老套,处理太生硬。看得出,导演为了把故事讲得“诗性”一些,具有艺术气质一些,努力在做一些艺术上的尝试。电影开头的部分,导演甚至不用故事而用抒情的笔调来演绎情节,这种探索当然是可贵的,但是由于没有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叙事入口这种抒情式的介入显得大而无当,很不好看。这看似是一种艺术上的冒险,实际上是导演对整部作品把握上的失调。后面的情节驾驭的失误在这里埋下了祸根。在电影中,为了增强故事的流动性,还有一些象征与隐喻手法的运用,但因为太不合适宜,也显得生硬老套,滑稽可笑。比如生马驹引来了周瑜同小乔的一段床戏。又比如孙权为决定是否联刘而射虎的一段戏。

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这里就不再一一指出。

从整部电影来看,用的大牌演员的确不少,个个都是叫坐的。但是他们却像散落的珍珠一样,没有被一根很好的线索穿起来,所以都显得苍白无力。从故事情节,到人物形象,再到表现方式,都有非常明显的失误,这种失误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导演在故事情节的驾驭和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明显的功力不足,这种功力不足是一种文化底蕴和艺术技巧双重不足,是没法修正的严重的不足。所以从艺术上看,《赤壁》是一部非常失败的影片。也让人非常怀疑这是大道演吴宇森的电影。不过,也许导演在拍摄的过程中可能考虑到一些商业因素,不得不如此,这就不是艺术问题而是市场问题了。

 

感谢新浪文化收录

 

·《赤壁》艺术上失败让人震惊罗庆学
·死亡气息下的青春迷茫梅影
·在桃花诗里行走的灵性触须邬海波
·余秋雨与“范跑跑”实为一丘之貉白梅月下客
·重游都江堰---读《都江堰》有感_碧瑶_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