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雄为何无敌?——读刘邵《人物志》之四

(2008-03-14 21:02:34)
标签:

杂谈

                            英雄为何无敌?
                         ——读刘邵《人物志》之四
 
 说英雄,唱英雄。自古以来,人人羡慕英雄,人人渴望成为英雄。但是到最后真能成为英雄的凤毛麟角。英雄难得,因为英雄难做。
  什么是英雄?“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也就是说英雄是那种聪明杰出胆力超凡的人。现实生活中,“英”易得,“雄”也易得,问题的关键是既“英”又“雄”,相当于一个人要“鱼和熊掌兼得”,那就太难得了。“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聪明是英才的素质,但如果不具备雄才的胆略,那么再好的主张与谋略就没法推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胆力是雄才的素质,如果不具备英才的聪慧,再勇敢的行动也没法成功。所以“英”与“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这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够相得益彰,成就大业。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二者能统一的人实在太少了。“英”与“雄”只能各行其事,各得其所。那么“英”者适合做什么?“雄”者又适合做什么呢?刘邵给了我们颇有价值的分析和建议。
  “若聪能谋始,而明不见机,则可以坐论,而不能处事。”也就是说,如果一种英才他只善于谋划开始,而不善于见机行事,那么他只能坐而论道,也就是当一当“清谈家”,但却不能给大事做,否则很容易失败。是啊,任何事情,要想做成功,绝不只是动动嘴巴那么容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站着说话不腰痛”。从古到今,要不怎么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呢?所想与所说是容易做到一致的,但要把想像与语言上的东西化为实际行动,那就困难多了。
  “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不行,可以循常,不可以虑变。”这话的意思是说既聪明又能随机应变,但如果勇气不够,可以做一些常规的工作,但不能担当改革之类的重任。破旧立新固然需要好的计划与方案,但真正的难点在于推行过程中的障碍,前者需要智,后者需要勇,从古至今的改革,缺的往往不是好的方案,而是执行下去的勇气。这几乎是历史的规律。如果事事循常规,走老路,没有开拓者的勇收与气魄,何来金弋铁马?何来江山社稷?何来美名功业?
 “若力能过人,而勇不能行,可以为力人,不可以为先登。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断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为将帅。”意思是说,有力量却没有勇气不能当先锋;有力量又有勇气但没有智谋,就不能当将帅。这里是强调了要做英雄必须智勇双全。
  上面几段话实际上是分析了“英雄”需要具备的几种不可或缺的要素。英才“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雄才“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英雄”必须具备二者的所有方面,缺少任何一方面,只能是“偏才”。由是观之,要想当“英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也正因为这样,历史上真正的英雄很少,大多只是“偏才”。在这些偏才中,以“英”为主的,适合为相,比如张良;以“雄”为主的,适合为将,比如韩信。两者兼具的则有刘邦项羽等。有人说项羽是失败者,不是英雄。此言差矣!
   英雄是一种做人的气概,是一种干事的魄力。在我看来,英雄并不是不能失败,英雄也不能总是常胜将军。但是英雄的身体可以倒,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魄不能倒,英雄的泪水可以流,但是“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不能丢。俗话说“不以成败论英雄”,英雄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种壮举,这种壮举惊天地泣鬼神,是人类精神气质的最有力表达!西楚霸王因历史的机缘巧合,落得个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常为人讥评,,这的确是不明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内心“不肯过江东”的气魄啊!
   个人是不是英雄,如何成“英”成“雄”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实作为一个团队,个人的素质也决定着团队的素质。“徒英而不雄,则雄材不服也,徒雄而不英,则智者不归往也。”所以“英能得英,雄能得雄”,一个人,只有自已是英雄,才既能“役英”,又能“役雄”,还能“役英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历史上的成大事者,莫不如此。看来成大事者,自已要么是英,要么是雄,最好是“英雄”,只有这样,我们的队伍才“强将手下无弱兵“,才能在竞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才能真正做到英雄无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