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罗庆学
罗庆学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262
  • 关注人气:23,1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什么不读《红楼梦》

(2008-01-17 09:16:29)
标签:

杂谈

                  我为什么不读《红楼梦》
 这是一个危险的题目。“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在红学成显学,“红楼专家”满天飞的年代里,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自命的),不谈“红楼”已经是够危险的事情了,不读“红楼”更是有点罪不可恕。有些“红学家”可能会高声疾呼:此人不学无术者也,做起学问来一定是“葫芦僧判葫芦案”,不知“绛珠仙草”为何物,更遑论宝黛爱情的悲剧及其与“四大家族”之深刻关系,这样的功底还能做学问吗?
然而,我还是要说,我不读《红楼梦》。为什么?
首先对那里面的恩恩怨怨不感兴趣。你想想,十四五岁的少男少女的恩怨情仇,朦胧故事,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的诗文唱和,如果我们成年人真的感兴趣,是不是说明我们的生理机能还没的进化完整?当然,里面也有成人的成份,比如贾瑞与熙凤,贾琏与平儿的纠葛,故事也好看,但不过一小段的插曲而已。
再就是《红楼梦》太厚重,害怕读不懂。我多次手捧“红楼”,但一是因书本身太重,“捧”得累,不得不放下;再就是被一些“专家”的可怕解读“惊吓”,心理太累,读不下去。比如刘心武的解读,把红楼人物与清室人物一一挂钩,一一解读,信吧,自已又没研究,不信吧,他好像又有一些证据,真让人云里雾里,似信非信,到最后不知所云,心疲身累,只得作罢。专家解读红楼,读者陷于困境。这恐怕是现在名者读者的真实心态.
此外,受一些“不良言论”的影响。读大学中文系时,有一位著名作家曾给我们讲座,题目就叫“我不读名著”,他说,思想的飞翔需要心灵的天空,如果我们一味沉溺于读名著的快感中,我们的思想成了名著们的跑马场,而我们什么都没有,岂不是很可惜吗?这话有点“钻牛角尖”的嫌疑,但是仔细想想,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是一种传统说法,是从少年成人老年养生的角度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对于《红楼梦》,好像没有太尖酸刻薄的话流行(不一定没有),我印象最深的也就是鲁迅的道学家看到了什么才子看到了什么云云,但这也是好话。所以我在读书的进候常常体会到无边的孤独,学是因为即使我读遍天下诗书,也是一派枉然。
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不读《红楼梦》并不是说我完全没读《红楼梦》,不然我怎么还知道该书的一些情节呢?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大约在20岁左右,躺在大学宿舍的杂乱的单身床上,当然有时也在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里。那时,我还年经,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渴望,还在谈一段波澜起伏的爱情。而现在,我们在为生活奔忙的过程中,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再完整读一次《红楼梦》了。
所以,我也常常想,专家们电视上的“红楼”争论,除了学生,究竟还有谁在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