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色。戒》想说的几句话
 
 
这是一点迟到的议论。因为这部电影已经首映很长时间了,网上的评论也长篇累牍。我昨天才看,说什么可能都不新鲜。但,既然看了,还是说几句自已的真实感受,也算是凑凑热闹。
 
一,我看的电影是大陆版,也就是简版。没有女主角汤唯大裸特裸的镜头(当然,也有几小段床戏,但都适可而止)。没有太多的感官刺激,所以这些都没有构成影片的看点(听说港台的有十多分钟裸体床戏,美国上映的全版则长达半小时,一些好奇者不惜斥资专门赴港台和美国观看)。不过我总的感觉是,电影还是比较好看的。主要是这个故事的整个构架比较有悬念,没有“色”,也能让人看下去。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就是:大学生王佳芝,受组织委派,准备刺杀汪伪政权部长易先生;但在最好的机会到来时,她却为易先生的真诚所感动,提醒他迅速逃离;逃离了的易先生将王佳芝们抓获,并处死。
 二、电影有一种感染力,不是“色”,也不是“戒”,是青年学生们幼稚但却执着任事(或者说傻头傻脑)的精神。我总感觉,他们的行动正如汪精卫的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所体现出的大无畏的气概(尤其是王力宏所饰演的角色),他们的刺杀对象刚好是汪伪政权的要员,所以只要是了解汪精伪这首诗及他投降卖国历史的人,总会产生某种联想,关于青春之气与政治之争的联想,关于人性温暖与现实丑恶的联想。易先生是一个人,自然的与社会的,丑的与美的。现实的他是压抑的,变态的,他的“色”,虐待倾向明显的“色”,就是这种压抑与变态的反映。王佳芝是他“色”与“戒”的对象,在她的身上,易先生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得到了最充分最有张力地表达。易先生在电影中其实是一个符号,一个在特殊环境里,精神和灵魂被捆绑和挣扎的符号,一个男人的符号,王佳芝们的被捆绑与挣扎只是易先生们的这种精神状态的传达与观照。在我看来,电影的主旨与精气神也在这里。看懂了这些,应该算是看懂了电影。
 三、关于电影里的几位主要演员的表演。我以为梁朝伟演得是比较到位的,他在电影里的话很少,但他的行动与眼神表达了男人的自然与社会的角色。他的眼神具有成熟男人的定力与穿透力,这让王佳芝为他而放弃使命有了较为可信的说服力。汤唯的表演,更多的用的是气质与身子,而不是脸蛋,有较强的本色成分。其实,这种本色与她们在影片中的学生角色是暗合的,如果她是那种精灵乖巧的女人,可能会使角色产生某种错位。王力宏的表演稍稍超过了人们的预期,但好个性好象不是太鲜明,他对王佳芝的爱,缺少必要的情节支撑,所以他们的接吻和王佳芝对他说“三年前,你可以“时,显得有些突兀而生硬。像是导演临时加上去的。
 四、关于电影结构问题,我认为没有多少新意。故事结构是合理的,但剪辑的艺术性尚可商榷。为了增强电影的曲折感,我认为倒叙部分可以分两部分进行,也就是“现实+倒叙+现实+倒叙+现实”,而不是“现实+倒叙+现实”的方法。这种穿插会增强电影的迷离迷幻感,增加更广阔的解读空间,从而提高电影的艺术魅力。当然,李安使用的方法更简单明了,比较符合中国人喜简不喜繁的审美习惯。
 没有裸的简版《色戒》,可能少了点激情与高潮,但在我看来,它已经是成功的了,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人性的挣扎与无奈。有时,我们禁锢了人性,却可能是安全的;有时,我们解放了人性,却面临着灭顶之灾。在“禁”与“放”之间,我们演绎着各自幸与不幸的人生故事。这是一种宿命,易先生们这样,王家芝们也这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