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静思偶感(一)

(2007-10-20 10:22:42)
标签:

文学/原创

                  静思偶感(一)
 
                       A
 退后十步是朋友,退后百步是知音,退后千步是故乡,退后万步是妈妈。无论我们身寄何境,无论我们心漂何方,故乡是我们最后的坚守,妈妈是我们最后的依靠。
                       B
 好书有多种,我最爱三种:一种书似知音,读起来心领神会,处处共鸣,似与作者促膝谈心;一种书如导游,读起来处处新奇,豁然畅达,似随作者畅游天地。还有一种书,读起来费时费力,劳顿不堪,但在枝枝蔓蔓中,我们常常看到刺棘中的野菊,看到乱石上的山鸡,看到危崖上的芍药,看到成片成片的映山红。这种书让人看到另一种美好——野性之美,旷达之美,艰涩之美。
  第一种书养心。第二种书养目。第三种书养神。
           C
 高人常在业外。听到的一句话。似有道理。
           D
 当写作到靠“挤”的时候,放下笔做三件事:游览,读书,听音乐。如果没有条件:聊天!
           E
 长期卧病在床,谁来照料我们?静下心来自问,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身冒冷汗。就凭这一点,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不珍惜健康。
           F
三十五岁之前,“我喜欢你”,指的是“我爱你”。
三十五岁之后,“我爱你”,最多只是“我喜欢你”。
                      G
  鲁迅文学奖严重的泛化了。茅盾文学奖含金量更高。这是一个有趣的却又很无奈的现象。我个人认为,这是鲁奖评委会“大而全”的思维模式决定的。什么都可以评,小说散文评论诗歌报告文学应有尽有,什么都评的结果就是什么都没有评。评奖会不过是一个文学嘉年华,而所谓的获奖作品,只是嘉年华上的游戏项目或现场快餐罢了。   
                      H
我始终认为,在偌大中国,一定有非常杰出的思想大家,隐匿于乡村或都市,他们看起来与贩夫走卒或引车卖浆者流无异,但他们内心深处激荡的却是关于人类的命运,个体生死的思考等宏大而抽象的问题,他们朴素而深邃,简明却丰富,只不过他们不愿意或者没机会表达他们的观点罢了。正是因为这一点,我常常想,我们的确要对民间多一份敬畏之心。    
                    
                      I
 人在最脆弱的时候,往往会体会到最真实的东西。一个患病的哲学家与一个不患病的哲学家,患病的那位可能更能体会生命的本质和人生冷暖。
 
                      J
《伊索寓言》中有一篇寓言叫《屋顶上的山羊》,说的是站在屋顶上的山羊对屋顶下的狼不屑一顾,甚至还妄自尊大,对狼不屑一顾,它全然忘却了自已比狼高,甚至不会受到远比自己利害的狼的伤害,是因为自已站在屋顶上的原因,一旦走下屋顶自已是多么弱小和不堪一击。我们的社会,有多少人是站在屋顶上的山羊啊。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爬上了“屋顶”,他们自以为比屋顶下的任何人都厉害,顾盼自雄,为所欲为,浅薄可笑而不自知,一旦走下“屋顶”,或去职为民,众人不耻,或跌入深渊,万夫所指。这样看,从开始登上“屋顶”的那一刻起,是不是就是一个可悲故事的开始呢? 善始易,善终难。安全着陆是许多“山羊”的最高追求。
                      
                           K
我们的周围常有一些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们以自已的一已之好,评判着别人的工作生活,甚至做出一幅人生教师的姿态指指点点。这样的人如果他自已是实干家,或者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学者,也许会受到尊重,但如果他自已都是一个毛病多多,只说不练,到处吹毛求疵的人,那就太讨厌了。如果与这样的人共事,工作无异于受罪。
                  L
我常常告诫自已,多和做实事的人在一起,这样自已会变得丰富,因为他们会带来丰富的生活气息。坐而论道,也得事实在胸,真情在胸啊!过于抽象的道其实不是道,是无病呻吟的唾沫星子。
                          
                           M
有些单位有一种“埋怨文化”,上级埋怨下级,一级埋怨一级,遇事相互推诿,互相指责。以我的经验,这个时候最应该检查自已的是上面的。“埋怨”文化的根在上面,往往缺乏的是一种“养分”:宽容!
                          
                            N
 作为我个人,已经不相信很多东西:包括世俗的道德的和功利的,包括别人的和自已的。我相信的是令我自已真正感动的东西,无论是人事物情。自已真喜欢的才是好的,这种好也不必强迫别人接受。这是一种生活的理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