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职场/励志 |
近几日,出差参加行业培训。像学生一样,早上八点就开始上课,下午六点放学,听课,讨论,记笔记,查资料;十多天中,只休息了两天,做完一大本笔记,约六万字,最后还进行了考试,成绩是优秀。说实话,学习生活虽然紧张,比上班的节奏还快,但人不仅没有感觉到累,而且还想了一些问题,游了一些景点,写了一些文章,交了一批朋友,收获比较大。人也由此变得充实自信,心境开朗,脾气温和起来,心境和思想变得透明而单纯,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由此,我想,我们平时工作时间并不一定比学习长,做的事也不一定比学习时多,但是我们为什么感到苦感到累?有时候甚至痛苦不堪?我想了很久,主要原因只有两个字: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和个人心理环境。
工作的时候,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任务,肩负的是各种各样的责任,应对的是各种各样的挑战,处理的是各种各样的关系。任务可能紧急,责任可能压头,挑战可能严峻,关系可能复杂。这些“可能”只要一个是现实,人当然就不可能轻松,不可能闲适,不可能不紧张。如果所有的可能都是现实,那问题就大了,这个时候的工作当然是苦是累甚至完全是受罪。在这之中,尤其是人际关系的处理,更是微妙难测。
职场上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竟争对手关系。任务,责任,关系,挑战,无处不在,表扬,批评,责备,埋怨,时时耳闻。在各种关系网中,任何一点响动都可能发酵,膨胀,变形,舌头虽小,可要人命;任何一点闪失都可能激发波澜,风起于青苹之末。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心态怎么可能从容?工作的效率怎么可能提高?在我们的心灵的道场上,这些东西,或被摧化,被鼓动,被激发,或受压抑,受中伤,受屈辱。我们丧失了内心的安宁,我们忘记了曾经的渴求,我们迷惑了前进的方向。没有方向感的应付差事的工作,不苦不累不受罪又是什么?
但是,我们又要反问一句,难道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了吃这份苦,受这份累?我们难道就没有办法进行调适,进行化解?我们难道就不能善待自已一些?我们难道不能以超然从容的心态,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来享受?我的回答是:可以!关键就是要学会改变和控制我们身边的环境,学会控制和调适我们自已的情绪和心态,从而达到外环境与内环境的平衡。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有六个字可供参考:主动;自信;忘我。
所谓主动就是变要我做事为我要做事。干任何工作都要做事,既然都是要做事的,为什么被被动动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不仅损坏了自已的职业形象而且还伤害了生活的心境。在一种被动的心境中工作,无法体味道工作所带来的乐趣,无法战胜任何一个小小的挫折(所有的工作都不会一帆风顺的),无法克服任何一个小小的人际障碍;这种心境让人牢骚满腹,让人畏缩不前,让人拈轻怕重,让人麻木不仁。这种状态会让自已的压抑心境产生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严重地降低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形成了最苦最累是工作的可怕局面。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以积极自信的态度面对工作,一切又都会翻转过来。不是有人把工作比喻成一面镜子吗?你对他哭,他就对你哭,你对他笑,他也对你笑。自信的态度下,我们承认生活中会有麻烦,工作中会有失误,人际上会有磕碰,我们承认自已他人社会不都是圆满的,不都是艳阳高超的,我们在内心深处给自已他人社会留下了台阶,留下了空间,这样我们就获是了一份宽容,获得了一种超然。这种宽容和超然对别人来说是一份品质,对自已来说是一种财富,心灵的财富,健康的财富,所谓“富润屋,德润身”是也。 自信的态度下,我们干事说话,理性干练,不附和,不媚俗,不市侩,在自已的一方小天地里,顶天立地,做自已的主人,做工作的主人。这种状态下,我们把工作当作安身立命的工具,也把它当作参与社会的平台,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工作,因为它不仅给了我们食物而且给了我们机会,给了我们价值,给了我们瞭望社会人生的窗口。
当我们克服抗拒工作的不良状态,当我们在工作中有所收获,当我们在工作中认识工作,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工作不是为了受苦受累。我们的工作是一种需要,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一切的负面情绪感受往往是我们内心缺乏自信阳光的普照,缺乏道德光辉的滋润,缺乏生活哲学的修练。有一个比喻我觉得非常好:一个面窝,悲观的人看到的是它当中的那个洞,觉得面窝师傅偷工减料;而乐观的人看到的却是面窝本身,觉得中间的那个洞是一个美丽装饰品。我们的工作中的一切不如意不正是那个面窝中心的小洞吗?
前一篇:到家了,结束了
后一篇:作家的实力谁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