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了鲁迅再读谁

(2007-08-22 21:37:19)
标签:

中国人的阅读

文学/原创

 读了鲁迅再读谁
   ——重读《鲁迅全集》感想之五
 
前些时,把鲁迅全集找出来粗略地读了一遍,大多数文章能看懂,也能耐着性子看完;但也还有些看不下去,比如《摩罗诗力说》等。看不下去一是因为看不懂,与上中学时读他的文章的感觉一样,懵懵懂懂,意兴全无,甚至让人怀疑自已的语文能力和智力;再就是太沉重,你想想,厚厚几大本的集子,写的全都是不能让人高兴的事情,或骂或辩,或哀或叹,或血或痰,阴沉至极,灰暗至极,压抑至极,读起来着实让人轻松不起来,愉快不起来。说实话,每读一篇,无论是什么体裁的,我都是痛感满怀。有些被称为经典名篇的,甚至因为文字过于的艰涩,几乎是不忍卒读。
这当然不是鲁迅的错,读不了他的文字,甚至与《“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中鲁迅所嘲讽的梁实秋的感受类似,但这的确是我们自已的错,说明我真的是在泛读,不解其味的读,囫囵吞枣地读,心不在焉地读,如果这样就读懂了鲁迅,岂不真的是把鲁迅太看简单了?
至于文字的沉重,那更怪不得他了。在那个时代里,他本来就对民众的麻木痛恨入骨,甚至于弃医从文,疗救国民灵魂,这已经从总体上决定了他的文学的悲剧性基调。在现实中,因为文学,他被逼的从南到北从北到南到处跑,生命时时都受到威胁;一大帮文人又都与他的意见相左,不断地进行文字上的攻击,无论是朋友还是学生又经常从他那里背叛。。。。。不平则鸣,言为心声,鲁迅也是凡人,这些恐惧或悲伤的经历和感受都被他用文字记录下来,沉闷压抑悲愤也是理所当然。如果以休闲的心态要那个时代那种心态下的鲁迅为我们提供甜点式的消闲作品,也的确是太不近人情了。可悲的是,现在有些人就是因为读不懂鲁迅,,而攻击鲁迅阴暗,心理有毛病,人格缺陷,我想原因大概是与我一样,是在泛读鲁迅,心不在焉读鲁迅,甚至于全然误读鲁迅。
不过,我有时候问自已,既然读鲁迅如此地“吃力不讨好”,我为什么又要动读他的念头呢?与其自讨苦吃,倒不如读一些风花雪月的东西,像徐志摩的诗,鸳蝴派的小说,张爱玲的日记,更或是苏青的散文,既怡情又悦性,这样不是更好吗?
  我的回答是,我想认识一下这个被我们捧得非常高的作家的真实内心,他对一些问题的真实的而不是断章取义的想法,同时,我也想以一个成熟男人的心态去体味一下那个风云激荡年代里可能产生的一些想法。比如,假如我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会写鲁迅这样的愤然的文字呢,还是写那些莺莺燕燕的文字呢?如果是前者,大概我们是能够同情尊敬鲁迅的,因为我们有相同的心性和志趣;如果是后者,我想我们可能真的是永远也不可能认识一个真鲁迅了。我的四篇读后感说明了问题,也算是我这次泛读鲁迅全集的结果吧。有两篇(《鲁迅是个老实人》、《鲁迅:不可复制,但可超越》)还在新浪博客的读书栏的头条发表了。
我不敢说我读懂了鲁迅,也不敢说,我若在他的年代里会写他一样风格的文字,但至少,我是理解了一些鲁迅的痛苦的。他的有些批评性的文字,不只是对他那个时代的人和事起作用,在80年后的今天,我读起来,也常常在内心深深共鸣的。他的超越时空的文字常常让我产生另一种疑问:在文学早已边缘化的今天,在一切文化都快餐化了的今天,我们的疼痛,我们的体悟,我们的悲伤,我们的愤懑,谁来帮忙说破,谁来帮忙解困。如果没有,我们会不会成为物质利益下的“阿Q”?正因为这样,我也常常想,读完了鲁迅,再读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