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闹不懂的流行歌曲

(2006-03-30 17:46:09)

 闹不懂的流行歌曲

 

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感觉到老,并不是因为年龄真的大到失去自信的地步,而是一些外在的因素:比如说看到自已的小孩渐渐长高了,你的心中就会越来越有压力了;看到昔日的恋人朋友一个个地人老珠黄,你再年轻心态也不免要被蒙上灰色。除此以外,我认为还有一个指标,就是听流行歌曲,你若还喜欢听这些青春味十足的东西,甚至一些歌词还能引起你的共鸣,说明你的心态并没有真正地老去;如果还能情不自尽地不时哼哼,则更说明你的心态还很年轻;如果不隔三差五地到KTV吼两嗓子就觉差点什么,那说明你的心态还和毛头小伙一样,可塑性强着呢。流行歌曲排行榜仿佛一张年龄测试表或者说是青春指数表。当你对那些东西越来越闹不懂越来越陌生时,那也证明你开始慢慢地无可救药地老去了,若你还能醉心于这些东西,那起码证明你的青春还没有正式结束。

   老实说,虽然实际年龄只有三十出头,我已经感到和青春拜拜了。之所以给自已下这么可悲的结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越来越对流行歌曲不感兴趣。记得读大学那阵子,本人还算得上文艺积极分子,大小文艺活动登台献唱就不说了,就是平时嘴里每天也都哼着歌,比如说,走路的时候就唱豪情万种的《走四方》;在公共浴室洗澡的时候常常唱深情怀旧的《涛声依旧》;周末朋友集会常唱多情应笑我式的《今夜你会不会来》《真的好想你》;甚至有时上厕所都还不由自主地唱起《东方之珠》等等。那时不知不觉做到了"曲不离口",也并不是有什么雄心壮志,想努力当歌唱家,主要是因为这些歌的歌词着实让人感动,听着别人唱,自已就想学,学不会就着急;曲子也悠扬婉转,音乐声起,空气就有一种勾魂摄魄的力量。这些歌听着哼着慢慢地也就会了。现在,情况好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歌手作派到歌词意境,再到曲子的悦耳程度,对我来说,有时真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程度,甭说跟学跟唱,就是听都懒得听了,有的听了也听不懂,名副其实的"天籁之音"。不过,待冷静下来分析,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作怪,让人青春不起来,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心态问题。我还是先来说说我的病症吧。

一是看不惯一些小男生小女生们和大男人大女人们的作派。小男生小女生们劲歌劲舞,有时的确有感染力,让人倍感青春活力,但是现在问题的关键是,他们大都是一个风格一个模子,仿佛全国就那么一个音乐老师,生产出来的产品规格完全相同。比如一说组合,就那么三五个俊男靓妹一扎堆,然后齐唱齐跳,让我这个准备欣赏点什么的人不明所以。当然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比如说一个叫王蓉的歌手唱的叫《我不是黄蓉》的歌曲,我认为还是有特色的,在当今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歌坛算得上一个异类。至于大男大女,我就更闹不懂,应该说姜是老的辣,可一些老歌手却偏要走青春路线,非要和后起的小字辈上在劲爆上斗狠,搞得四不像。比如当年以一首深情歌曲扬名的女歌手,本来适合唱慢歌,近年受"韩风"侵袭,学起韩国的快歌,让人看了别扭,等李贞贤她们的快歌进来时,我们才发现,不是快歌不好,而是她学的不像,糟踏了这一艺术品种。还有一个年老的新歌手,听他唱歌就嗓子发紧,仿佛给人捏住,没想到别人听后都"无所谓",还说这是声音有磁性。我真是无言以对。

此外,还有个闹不懂。有几个港台歌手,先是作曲作词的,我认为还是不错,但后来一不小心唱起歌来。如果让你一人呆着听,你是绝对要换台的,因为你听不懂他在唱什么,吐字发音天生不清晰,按说实在不适合唱歌。也许是市场不相信眼泪只相信另类的原因吧,他们不仅红遍港台,而且红遍大陆东南亚。他们唱的你听不懂的歌不由分说地每天都围着你,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逼迫着你听;让你在匪夷所思的同时,相信艺术真的没什么规律了。还有一种闹不懂的是,有些人在娱乐圈虽然很闹很红,可就出不了东西。有一个歌手给人的感觉很出名,而且很多年断都是中国娱乐界的大腕,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说不出他究竟唱了哪首歌,也就是说闹了这么多年,没有一首代表作,可还是被业界尊称为著名歌星。我仔细地想了想,在中国国流行歌坛, 这样的人还有不少。看上去很美,听起来很糟,绝对不是个别现象。

再就是"恋旧"。这可能也是我对新歌不感兴趣的原因。衣不如新,歌不如旧。但有时"恋旧"并非恋者错,无新可恋,以旧解怀啊。

不过,可能是因天生不服老的本性,有时候,人不免与自已较真。前不久,找来韩国的一些流行歌曲来验证,看自已是不是真的无可过救药。说也怪,竟然不知不觉地迷上了。我是音乐门外汉,纯粹"跟着感觉走",就因为好听,舒服,竟然迷迷糊糊地喜欢上了一些韩国歌曲,尽管听不懂,可音乐那来自生命深处的感染力不一定需要你知道歌词说了些什么,你看她们的表演就知道自已懂了。比如听李贞贤的歌《换》、《夏日之舞》等,你的潜在的生命力被唤起,你蛰伏的激情会长了翅膀般地飞翔起来。个人认为这种流行音乐才体现了大众化音乐的本质和品性。

我遇到了难题,我对流行歌曲如此地疏远,究竟是我的年龄原因还是流行歌曲本身的问题?如果是流行歌曲的问题,那么,别的小青年为什么能够欣然唱之呢?如果流行歌曲没有问题,而是我的心态问题,那么我为什么又对韩国歌曲感兴趣呢?莫非我也是要个年老的"哈韩族"?就在我对此疑惑不解时,看到一则惊人的消息,日本首相小泉访问韩国时时提出了个要求:会见韩国影星裴勇俊,主要是因为他主演的电视连续剧院《冬日恋歌》在日本风靡一时,作为首相的小泉也是"韩迷"。他对里面纯洁的恋情和细致入微的情节和人物刻划非常感兴趣,非常想见见主人公。演员被邻国首相指名接见,这可真是天大的荣幸啊,这要是在中国,不被媒体吵翻天才怪呢,作为演员更是会抓住机会,自我猛炒一把。但,谁也没想到,裴勇俊以片期无法改变给委婉地拒绝了。要知道面对一国首相,这种婉拒可是一种最大的无情啊。写到这里,你也许会问,这与流行歌曲有什么关系?我想说的是,无论是流行歌曲还是影视剧,都是一种大众文化,都是给普通老百姓看的,但是有些流行文化的制作和传播者,总以为老百姓看的东西就可以打马虎眼,就可以随意挥洒,胡编乱造,别说在艺术上有多高的追求,就是最基本的对话,情节,环境等常常漏洞百出,前后矛盾;一些所谓历史剧也是经常上演"关公占秦琼"的闹剧。至于流行歌曲更是自说自话,一年出歌无数,能感动人的,让人听了就想学学唱唱的简直是凤毛麟角。以至出现了"歌曲泛滥,好歌干旱"的局面。这种粗浅与庸俗的背后是因为整个行业的喧嚣与浮躁。大家竞争的核心往往不是艺术水准,而是所谓"响动",你的响动越大,市场反响越强烈,东西也就卖的越好。至于产品本身怎么样,早已退居次要地位。这样就形成了"全国娱乐一片红,盘点起来两手空"的大众文化的空心化现象。再就是一些全国的核心文化传播单位,被那么几个人垄断着,你去挑战它,它认为你在挑战国家,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拒绝,有点文化霸权的味道。这种竞争的不充分致使文化市场活力受到抑制。一些要害部门的负责人也因为垄断专权而坠入犯罪的的深渊。

以我们的眼光来看裴勇俊的拒绝,不免为他浪费了一次自我炒作的机会而可惜,但回过头来一想,是不是我们的流行文化正是太看重这样的机会了,以至于连像我这样的普通观众的需求都满足不了,让人感到"早衰";而韩剧韩歌之所以能在亚洲甚至全世界掀起惊天巨浪,正是因为像裴勇俊这样的一线艺术工作者沉下心来努力修炼的结果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