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学习笔记

(2008-10-29 18:25:15)
标签:

读书笔记

校园

分类: 看人家的书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德]约翰·冯·杜能 著  吴横康译 谢锺准校 商务印书馆1986年6月1版1997年2印 ¥20.80

 

  这个书很有意思的是作者的假设条件,不过从作者假设的这个同心圆结构,把城市方在中心,就可知作者当时已经是进入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时代,城市已经成为农业产品交换的一个重要场所。

  所以这个同心圆结构,从原则上讲,不适用于村落之间的简单交换。

  在第二章,第三十一节《经济作物的种植》中,作者提出把“田地可以分为两区,第一区面积较大,依靠自己产肥维持地力不变,第二区的肥料则得自草地,后者的经营规则与前者不同。”

   作者就是要让第二区种经济作物。并且认为“多数经济作物不能在城郊种植,而只能在畜牧圈境种植。”理由是“这一圈境,如果仅仅从事畜牧,则居民一定寥寥无几,现在兴办了烧酒业,种植了经济作物,谋生来源和居民大大增长。特别是种植亚麻能使大量人就业,或得生计。”

   其实这个地方,作者已经在利用经济作物要形成一个新的“城市中心”了,只是从逻辑上用“牧场地租等于零”来作借口,实质上是说这里建立城市的成本等于零。

   不过从这个思路的实际来看,作者还是认同粮食作物比经济作物的比例要大。

   从中国明清时代的情形来看,江南地区的棉纺织业发达,因而形成一个“中心”,这是表面上类似的,实质上,我还没仔细想,呵呵,最近脑子太乱。

  

以下摘录一些:

  1。“人类发展中每有进步都是在经历了无数次倒退之后才实现的,是通过若干代人的流血牺牲和痛苦换来的,当然这并不是世界精神或神的本意。在认识到真理和正义,克制利己主义以后,如果占有优越地位的人能自愿将自己不正当的占有归还公众,那末人类和平地和欢欣地趋向发展和迎接更高使命的办法也就有了。”

  2。“世界史告诉我们,凡是谬误和利己主义占统治的地方,执司正义的女神必起而进行可怕的报复。高尚和神圣的科学使命乃是不靠经验,即历史的过程,而是靠理智,以研究和认识我们所追求的真理和目标。”

  3。“然而,人在犯错误行为时,决不会比他把错误误认为正确、并把全力维护和贯彻错误认为是自己的职责时,更为坚决和更能坚持的了。”

  4。“良心在这里并不起缓和的作用,因为错误的行为不是出于意愿,而是由于缺乏知识。然而,执司正义的女神并不考虑有此区别。所以,愚昧无知和误解结出的果实便是充满痛苦、战争和仇视的生活。”

  5。“包含在我梦想中的关于人类未来的见解,与我们的命运是妥协的,在不息进行的历史中我们看到了人类颇愿接受的天意,这种见解对人类的感情会带来不少安慰。然而梦想实现的可能性未经证实之前,这种梦想毕竟只是空想。”

 

 6。“科学能向我们阐明发自人类本性的各种规律,唯有作深入的科学研究才能解答上述这些问题,如果我们想了解关于人类命运有如此密切关系的问题,那末我们必须献身于科学的研究,即使科学的道路是并不优美,而是荆棘遍地,我们无所顾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