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音韵 |
分类: 看人家的书 |
《汉语语音史》 王力 著
1.研究汉语语音史需要的基础知识:(1)韵书;(2)韵图;(3)方言;(4)方法
2.《广韵》基本上保存了《切韵》的语音系统。陆志韦认为“《切韵》代表六朝的汉语的整个局面,不代表任何一个方言。”王力认为陆志韦的这个结论是对的,因此认定“《切韵》有很明显的存古性质。”
3.韵图。是一种声母韵母配合表,以字母为经,韵部四声为纬。最古的韵图是郑樵的《七音略》。
4.韵图可分三派:第一派以《七音略》、《韵镜》(张麟之,1203年)为代表,特点是把《切韵》每个字音都放进图表里。第二派以《切韵指掌图》、《四声等子》、《切韵指南》为代表,特点是不再用《切韵》的音系为标准,而是以宋元时代的实际语音为标准。第三派以《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徐孝,明万历年间)、《字母切韵要法》(附于《康熙字典》)为代表,特点是以明清时代的实际语音为标准。第二派与第三派都有韵摄的名称(《切韵指掌图》无韵摄之名,而有韵摄之实。)所谓“摄”,就是几个韵合成一个图或两个图。
5.宋元时代的韵图有“等呼”之分。所谓“呼”,指开口呼和合口呼。开口合口一般不同图。韵图的字分为四等,高本汉认为:一二三四等表示元音由后到前,例如山摄一等是[ɑ],二等是[a],三等是[鎉,四等是[е]。王力认为韵图中许多四等字都是假四等,真三等。因为韵图规定齿头音和正齿音同一直行,齿头音精清从心邪只能在一四等,正齿音照穿床审禅占据了二三等,精清从心邪的三等字只好放在四等框里了。还有一些二等字是假二等,真三等。例如二等庄初床山和三等照穿神审禅不同类,不能相混,但是它们同处一个直行,庄初床山的三等字只好放到二等框里去。判定是不是假四等假二等的方法就是看这些字的反切下字,往往是三等字。
6.第三派韵图没有四等,只有四呼。(1)没有韵头而主要元音为[ɑ]、[Y]、[o]的,叫做开口呼;(2)韵头为[i],或主要元音为[i]的,叫齐齿呼;(3)韵头为[u],或主要元音为[u]的,叫合口呼;(4)韵头为[y],或主要元音为[y]的,叫撮口呼。
7.一般认为:宋元韵图中的开口一二等属于开口呼,开口三四等属于齐齿呼,合口一二等属于合口呼,合口三四等属于撮口呼。
8.方言。“我曾经把《诗经》的十五国风分别研究过,没有发现方言的痕迹。我曾经把《楚辞》和《诗经》对比,想找出华北方音和荆楚方音的异同。我虽然发现《楚辞》用韵的一些特点,但是也难断定那是方言的特点,还是时代的特点。”(P.11)
9.方法。第一、唯物辩证法。要认识到语音的发展变化。第二、普通语言学的理论。语言的系统性。第三、比较语言学的理论。(例如,在完全相同条件下,不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演变)第四、音位学。(全浊声母送气不送气是互换音位)
10.先秦音系。研究先秦的音系、韵部和声调,主要根据先秦的韵文《诗经》《楚辞》,其次是《周易》《老子》,再次是其他书籍中的韵语。
11.先秦的声母。(1)浊音送气不送气在汉语里是互换音位。(2)古无轻唇音。(3)上古的精清从心邪就是中古的精清从心邪,没有变化。(4)端系和精系不但发音方法不同,发音部位也不同。故,这两系字教少通假。(5)从联绵字“萧瑟”、“萧疏”、“萧森”、“潇洒”等,可以证明精庄两系相通。但由于一些假二等字和三等字发生矛盾,如“私”与“师”、“史”与“始”等,则不能轻易把庄系并入精系。(6)三十六字母中无俟母。(7)古禅母应是古审母的浊音。(8)黄侃把见溪群晓匣疑认为是浅喉音,影母认为是深喉音,这是对的,但他把喻于两母归入影母,则是错的。(9)影母自古至今都是零声母(所谓零声母,包括喉塞音和韵头[i]、[u]
)。
12.先秦的韵部。孔广森“阴阳对转”的学说,所谓“阴”,指元音收尾的韵部,所谓“阳”,指鼻音收尾的韵部。只要元音相同,阴阳可以对转。所以孔氏认定了这个对转系统:(1)歌部——元部;(2)支部——耕部;(3)脂部——真部;(4)鱼部——阳部;(5)侯部——东部;(6)幽部——冬部;(7)宵部——侵部;(8)之部——蒸部;(9)缉部——谈部。王力认为宵侵对转靠不住,缉谈对转不是阴阳对转,而是阳入对转。应该把缉部分为缉盍两部,缉侵对转,盍谈对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