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民族医药
周能汉
获书友赠阅一册民族医药文献书,欣喜之余细读之,感觉非常不错,惊叹编著者的创造,还有地方领导实实在在的支持和担当。他们挖掘整理民族医药文献的方式,令人敬佩。敬佩之处在于没有门户和高低职称之见,甚至没有专业与业余之限。他们真正是脚踏实地,行走在山野间,以“山野妙龄女郎”的心态和作派,采撷那些绽放异彩的独门绝技,还有草根营养。
或许关注和投身彝医药经历多年缘故,接触过的民族医药文献整理著述甚多,呈现样式和立足点差异较大。大多源于执事者的认识和关注点,显得质朴纯真,更显得原始生态,却又注入浓郁时代气息。这样的时代气息,不但呈现在现当代创造或记录在世的文献里,即使数百年前成就的文献,在传抄中也融入当代元素和信息,以至处于“尊重原稿”的规则,即使整理编纂也依样而行。
或许有若干种不同的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创新模式,有待发掘整理与提高,使之在保存与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随新时代的演进,获得与时俱进的发展与飞跃,彰显出民族医药文献在传统医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服务基层与人民,在地方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由之也想到,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各级部门需要重视传统医学研究人才培养,营造出相应的学术与整理氛围,培养一批既有文字功底,又懂民族医药,甚至本身就是民族医药临证专家的人才,并充分发挥这些人才的作用,在地方名中医和民族医名医的临证经验,比如医案编写与整理,学术经验总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叶天士的弟子华云岫整理编纂《临证指南医案》一样,为地方编纂或留下诸多民族医药著作吧!
看到友人赠送的民族医药文献集,深知只是那地方民族医药文献的一部分,仅汇集了若干县市民族医药文献,却也弥足珍贵,甚感欣慰,不但感觉到地方政府对于民族医药的重视和支持,更留下诸多流芳百世的篇章,为子孙后代造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