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核酸的发现简史

标签:
转载 |
分类: 科学技术史 |
http://s12/mw690/001fCEoHzy7ebHT80CTfb&690
教材研究:教材中有许多发现史,有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但没有核酸的发现史,再说核酸的名称也是比较特殊,查找了资料,整理成以下内容供学习。
核酸的发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人们对它真正有所认识不过60多年的事。
1869年,瑞士医生米歇尔(F.Miescher,1844-1895)从脓细胞中提取到一种富含磷元素的酸性化合物,因存在于细胞核中而将它命名为"核质"(nuclein)。
核酸 (nucleic acids),这一名词于Miescher的发现20年后才被正式启 用,当时已能提取不含蛋白质的核酸制品。早期的研究仅将核酸看成是细胞中的一般化学成分,没有人注意到它在生物体内有什么功能这样的重要问题。
1872年又从鲑鱼的精子细胞核中,发现了大量类似的酸性物质,随后有人在多种组织细胞中也发现了这类物质的存在。因为这类物质都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而且都具有酸性,因此称为核酸。
过了多年以后,才有人从动物组织和酵母细胞分离出含蛋白质的核酸。
上世纪20年代,德国生理学家柯塞尔(Kossel,A.1853-1927 )和他的学生琼斯(Johnew,W.1865-1935 )、列文(Levene,P.A.1896-1940 )的研究结果,才搞清楚核酸的化学成分及其最简单的基本结构。证实它是由四种不同的碱基,即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及核糖、磷酸等组成。其最简单的单体结构是碱基-核糖-磷酸构成的核苷酸。
1929年又确定了核酸有两种,一种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另一种是核糖核酸(RNA)。核酸的分子量比较大,一般由几千到几十万个原子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十一万至几百万以上,是一种生物大分子。这种复杂的结构决定了它的特殊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