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国智慧”系列 |
对施一公先生的演讲《我的认知再度崩塌了,世界可能根本就不存在》,我这个科学门外汉,有一点小感想。
施一公不久前在世纪大讲堂的演讲,也部分涉及这个课题。
牛顿说第一推动力是上帝。可见在他那里已经有对物理的客观性的终极怀疑。
爱因斯坦说(虽然是修辞性的比喻):量子纠缠像幽灵...。
施一公说:量子纠缠:神鬼也可能有...。
他还说,也许世界根本就不存在。
但从本质上说,施一公在这里并没有超出牛顿多远。 严肃的科学家常有这种终极怀疑。
(霍金说,第一推动力的问题,科学可以回答,不必是上帝。)
施一公在世纪大讲堂上说:
狗比我们嗅到的多,
老鹰比我们看到的多,
我们看到的,不一定真实。
我们看到的颜色较少,比有些动物少。
而且,物体根本无颜色。
我的外行话是:
人类,是微观和宏观世界的产物。
人类以自身、数学知识和“制造”业,证实了世界的存在。
人类的感官虽然不能被证明是真正感知真实,人类凭“制造”出的东西(与感知是一致的),凭自己的科学认知,和数学模式(上天入地,与对宇宙的认识的一致性),却能证明自己的真实存在。
人的感知还是客观的,只是带有一定的选择性和主观色彩。人的感知虽然不是完全真实,但是人类整体上知道自己的感知偏差,达到科学性。这就是人类感知的最终客体性。
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也证明他自身客观性的存在。
施一公自己也说:人类始终用科学在应对挑战,从简单的摸索和经验积累,到最后通过基础研究驱使药物的发现。
当然,人类只存活在地球的微观宏观世界之中,人类发现的真理,基本也只适用于此。对量子纠缠等等,还会加深认识的。像暗物质等,并不因其尚未被认识而否定了人类已知的认识。
本来,存在的东西很快就消失。时间不断消灭着空间。
人类现在的存活,所证明的已经够多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