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秘书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解读

(2022-09-02 16:02:54)
分类: 学术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胡鸿杰

 

 

各位代表,我受秘书学专业委员会的委托,谈谈对《秘书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标准产生

根据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秘书学”作为特设专业归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类”,但“中国语言文学类”国标的使用专业范围只有汉语言文学(050101)、汉语言(050102)、汉语国际教育(050103)、中国少数民语言文学(050104)、古典文献学(0501055个专业,并不包括秘书学专业。

2018年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在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高校秘书学专业负责人和一线教师意见基础上,以“中国语言文学类”国标为范本,拟制了《秘书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初稿,后经多次会议研讨,反复修改,形成终稿上报教育部审定。20211125日,《标准》经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同年1210日,秘书学专业委员会下发贯彻执行《标准》的通知。(参见图1

 《秘书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解读


 

 

 

 

 

 

 

 

 

 

 

 

1    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审定同意标准的复函

 

二、标准的内容

《标准》由“概述”“适用专业范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8个部分组成。除第一部分“概述”和第二部分“适用专业范围”之外,另外6部分采用了“目标、条件和手段”的基本框架。

从人才培养方向、地位、功能三个方面阐述了秘书学本科专业作为现行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秘书人才培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培养目标”从政治思想、心理品质、知识和能力几个方面概括地说明了秘书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规格”除“适用专业范围”外的三个项目——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则分别细化了目标条款的内容。

其中,培养目标由两个“具有”、两个“具备”加“毕业后”等内容组成。即具有较强的政治、文化、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系统掌握秘书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汉语言文学、管理学、档案学、文书学基本知识,熟悉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秘书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文书写作、语言表达、沟通协调、参谋咨询、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能够熟练操作现代化办公设备,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取得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的秘书工作,也可继续升学深造或从事秘书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

如果说具有就是有的意思,但还不全面的话,那么具备则是在有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可以上一个档次和级别。

“知识要求”部分由掌握、具备加“对……了解”等内容构成。即所谓通识、基础、专业方面的知识。牢固掌握秘书学专业知识和语言文学、管理学基本知识,熟悉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具备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数据库应用、文献检索等工具性知识;本学科的历史和前沿信息有一定的了解

专业能力和素质要求表述为:具有应用写作、沟通协调、参谋咨询的能力,具备文档、会务、办公室管理及接待、服务等从事秘书一应工作的基本能力,在书面和口头表达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具有运用现代化设备和信息化方法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具有专业教学和一定的专业研究能力。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具有较高的审美品位、健康的心理与体质,具备良好的秘书职业道德,具有持续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基本素质。

课程体系,这是《标准》里的硬核部分。课程体系分为“总体框架”和“课程设置”两部分。“总体框架”指出秘书学专业的三类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综合实践,以及四个方面的知识范围——中国语言文学类、文书写作类、办公室管理类、档案管理类。“课程设置”对三类课程所包含的具体科目做了详细介绍,是“总体框架”的细化。具体内容为,专业基础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基础写作、中国文学史(或中国文学简史)、秘书文化导论(或中国文化概论)、中国秘书史、秘书学概论、逻辑学、公共关系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秘书应用写作(含秘书写作实训)、秘书实务、秘书礼仪、秘书文档管理、秘书管理学(或相关管理学课程)、秘书心理学、领导科学、速记与速录等。专业选修课程:中国政治制度史、申论写作、演讲与口才、文学作品选读、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秘书英语、秘书论文选读、人力资源管理、新媒体应用、办公数字化、书法等。

“专业教育课程”细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三个模块,《标准》指明这些课程可以根据办学层次、学科条件、社会需求进行调整,给出“活动”的余地。

 “综合实践”课程分为“专业实训”和“专业实习”两类,并分别做出了具体要求。“专业实训”主要包括对实训基地的利用、实训课程和实训活动的开展与管理。“专业实习”提出根据专业特点和就业需要,利用实习基地开展有组织的专业实习,并对实习时间、实习报告等作出了相应规定。

“质量保障”规定了“质量管理目标”“质量管理办法”“质量保障规范”三项内容,这三项内容是对专业教师和院校两个层面提出的概括性要求。专业教师要注重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考核手段,院校要规范专业管理、增强过程监控、建立学生和社会反馈机制,双管齐下,以保障秘书人才的培养质量。

实际上,《标准》在结构上给出了将来我们秘书学专业质量标准评估要求。

“师资队伍”分为“队伍结构”“水平要求”“教师发展规划”三个款项,对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教师水平、教师教学发展条件等提出要求。为体现秘书学专业的实践性特色,《标准》规定“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师应具有秘书岗位实践经验”,“应具有挂职锻炼的经历,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在数量与质量的部分,需要各个学校的秘书学专业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细化,其实《标准》中的要求很高的。双师型教师并不是带实习就算双师,要具备一种职业的心理,一种在岗一种的感觉,如果没入职,永远没有这个感觉。所以,这里面实际上不仅标准要求,还是对教师本身内在潜力一种要求,这个要求其实并不低。

“教学条件”从“教学设施”、“信息资源”、“实践教学”、“教学经费”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个是常规武器,因为其他标准也是这么写的。

我们的《标准》大概比其他学科的《标准》晚出台了3年到4年,2018年秘书学专业委员会换届时候我们已经发现教育部已经出版了几乎所有大学包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的总汇,其中汉语言文学类里没有我们秘书学专业。实际上我们的《标准》起草的时间比较早,后来颁布的时间稍微晚了一点,晚有晚的好处,可以借鉴以前先行者经验或者教训。

三、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胡元德老师在他发表的文章中有一张表格(参见图3 [1]

《秘书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解读

3  目标——课程的匹配

通过表可以看出,专业基础课门数占比30%,略强于专业核心课程占比(26.7%),二者合计占比56.7%;专业选修课程数量最多,占比高达33.3%,若从学分、课时角度统计,比值将会降低。除专业核心课程占比略低这点不足外,这三类课程的比例还是合理的。只是综合实践性课程数量太少,仅有3门,占比只有10%,这显然跟秘书学专业的实践性不匹配;即使把专业核心课中的“速记与速录”算进来,数值也不乐观。

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课程设置的匹配度的角度分析,“以文辅政”是秘书工作的核心内容,通过表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标准》对秘书“以文辅政”能力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得相当充分,但接待、办会、协调、参谋等其他“辅政”方面相关课程很少,难以将提升秘书基本职能素养、掌握秘书工作基本技能等目标落到实处。

我们真正给一线教师去算工作量的时候,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三个指标之间怎么排法。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匹配角度来看,以文辅政是秘书工作的核心内容,通过表可以看到还是很清楚,《标准》对秘书能力有所要求,在课程当中体现很充分,但是接待、办会、协调、参谋等辅政方面的课程很少,很难将提升秘书基本职能素养,将掌握秘书基本技能的目标落到实处。秘书专业一直讲我们是参与政务、管理事务、做好服务。参与政务就是政府智库,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独门绝技,不但要有课程还要有科研及其成果。我们秘书学专业研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个空间在课程上也应该有所体现。

现在教师队伍如果承接这个《标准》,这里是有一个匹配问题。首先,我觉得有三个问题:第一条是与现有课程匹配。《标准》2021年刚刚出台,现在刚刚开始宣传、贯彻,我们有对接问题,我们课程已经讲了很多年,我们课程是根据教师情况、学生情况和社会需要确定的,《标准》来了,要经过我们现有锤炼如何匹配。第二条是师资状况怎么匹配。我们课程教师能讲吗?我们现有师资队伍能不能承担现有课程设置,一心一意讲授课程。第三条是岗位需求怎么匹配。就业岗位,秘书是很实在的管理岗位,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当中它是第三类,行政人员类。这三条加起来才是这个《标准》能够落地先决条件。必须要能落地,三条缺一不可。

如何评价?虽然我们有《标准》,但是《标准》还需要细化,将来我们在现有师资,师资状况与标准之间,怎么来评价我们一流学科?如何来评价今后发展,这都是很重要的问题。

说到秘书学专业的发展方向,我个人以为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以精品课程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我们秘书学专业一定要出现精品课程,我们要有几门课在整个平台上能够打响,我们拿出秘书学精品课能够跟其他专业PK的,这个非常重要,这才是我们奋斗目标。

第二,以国家级项目为引领的科研成果。包括秘书学专业的精品课程在内,我们专业要有可以拿得出手的学术成果;我们的教师要在专业学术上有所建树。

第三,以专业名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我们有这么多专业名师,我们应该有我们秘书学名师站在台上。

我们要有自己课题,精品课程,有自己科研项目,有自己的师资队伍,有自己名师。

2018年的时候,我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这届委员会要使老师们有成就感,学生们有获得感,这句话我希望我们都自己记住,大家也要记住。我们教本科这么多年,学生考研究生的时候,有多少人选择我们秘书学专业,就是他们的获得感。老师们能不能站住,就是我们的成就感。

秘书学专业委员会是学术组织,我们的理念是立足高校、以本为本、完善专业、提升水平。我们要保证高校的参与度;要以秘书学本科专业工作为工作重点;要逐步完善专业标准内在教学体系;要不断提高秘书学专业的教学水平。

(一)做好学科

1.今年我们专业委员会主要工作就是推行我们的《标准》,主要除了宣贯以外,更多要做一些落实和调研,或者征求一下意见。所以,应该根据《标准》优化一下我们现有教学方案,看看出入在什么地方。

我们要推进一流课程资源整合,无需讨论专业归属问题,我们哪些课程根据《标准》可以有梯度整合,根据专业的经验优化方案,推进我们一流课程资源整合。提升现有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一个学校的秘书学专业应该6位教师,这是我们定的标准,应该不算多。但是我们可以建一个群,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群里面有多少学校讲这个课的教师,就是很大一个群体,这样更容易交流、融合。

2.构建质量评估体系,我们有了教学方案,有了课程资源,有了教师队伍,我们究竟如何把《国标》里面评估标准具体化,这是现在好好做第二件事情,分清体系和方法,哪些是基础,哪些是枝节。

3.研究教学规律,我们毕竟是高等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区别在哪,这个问题还是很重要。

(二)依靠学会

1.分享教学成果。我们2021年的学术年会在运城召开,已经有两位老师做了教学示范,是一个开端。年会安排讲授,时间紧迫,远远达不到教学示范程度,但是做一个好的开头,万事开头难。

2.凝聚高等院校。我们凝聚大家,大家有东西给我们,我们也希望能够推出给大家的东西,共享才能团结起来。

3.做强学术品牌。我们既然跨入这个专业,历史赋予我们做这个专业机遇,我们应该不辜负历史,不辜负时光,承担使命,把这个专业做好做强。

4.规范管理方式。不管是教学还是学会,都要做好。我们有启动,有出口,有教学,有评估,才能做好,一定把工作做细,才能管理好我们的队伍。

谢谢大家!

(根据会议速记稿整理)



[1] 胡元德,张嘉雯.《秘书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解读与评价[J].档案管理,2022,(03):101-10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