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6月,《档案学经典著作》(丛书)已经出版六卷。这部丛书收录了1890年代至2010年代31位作者的30部作品,内容涵盖1949年之前的13部“旧著”、台湾地区的代表作、大陆地区的“学史”和“学论”部分,以及欧美档案学的早期著作。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将“档案学经典著作评价研究”(编号:17ATQ011)列为重点项目。自此,基于学术评价的档案学经典著作(以下简称经典评价)的研究从文献的收集、整理、出版过渡到分析阶段。三年来,课题(项目)组初步完成了对档案学经典著作各项评价指标的细化及六卷本的评价,并根据这些指标对已经出版的丛书进行研究和分析,已经陆续有阶段性成果发布。
一、有关“经典评价”工作的基本情况
鉴于以往社科基金项目的工作经历,即“重申报、轻完成”等问题,项目组自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起就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如何更好地完成“档案学经典著作评价研究”。
(一)组建“档案职业与学术评价中心”。在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支持下,2018年9月经该院教授委员会专题会议研究通过,项目组依托档案学专业组建了“档案职业与学术评价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首批聘任张昌山(云南林业大学,档案学专业)、叶继元(南京大学,图书馆专业)、杨思洛(武汉大学,情报学专业)等三位学界知名教授为顾问,组成了胡鸿杰(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专业)为主任,李文以(郑州大学,档案学专业)、王协舟(湘潭大学,档案学专业)为副主任,周春雷、孙大东、邢变变、李宗富、周林兴、高大伟、任越、谢诗艺、王广宇、王向女、赵春庄等为成员的研究团队。不仅为“经典评价”工作实现了组织保障,也为切实贯彻执行“双一流”建设规划及郑州大学由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战略,进一步提升档案学专业的科研实力、加快档案学专业转型发展与内涵建设步伐,在全国争取更好的专业发展优势,争取使档案学专业进入国内先进行列,构建了集理论研究、咨询服务于一体的国内外档案界有较大影响的专题性研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