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在段文字的时候,我已经坐在北京的家中,时间是2020年。是的,2019年过去了,我也已经暂别自己工作了一年的地方。因此,是距离产生了“美好的回忆”。
对于我来说,2019年绝对可以称得上不寻常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中,自己实现了《出人大记》中所预言的部分内容,完成了《莆田进行曲》——在莆田学院度过了一个学年。按照我对问题重要程度的理解,应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半程马拉松比赛有所突破。2019年我参加了三次半程马拉松比赛,分别是北京长跑节(2019.4.14,2:29’30)、仙游国际马拉松(2019.10.27,2:26’52)和厦门国际半程马拉松赛(2019.12.8,2:18’53)。参加比赛的人都习惯这样评价自己的状况,即在什么样的比赛中,以什么成绩,达到了什么水平。2018年初中国田协新修订了大众选手等级评定实施办法,根据距离和成绩,划定非专业选手的等级。包括了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10公里三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又分为四个等级:精英级、一级、二级以及三级。其中,男子半程马拉松二级标准为50—54岁组2:19、55—59岁组2:20、60—65组2:21,也就是说,我在中国田协认定的厦门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中,以2:18’53的成绩,达到了大众选手的二级标准。虽然这个等级与我1981年在北京高校运动会400M52’99的专业运动员二级标准无法同日而语,但对于一个年过六旬、只练习了两年的选手来说已经足够好了。同时,也说明两年来,我的“自我训练”的方式基本正确。
文章数量有增无减。2019年,我发表了新中国档案学研究70年回顾与展望[J].档案管理,2019(06)和我国档案机构改革与职业发展[J].浙江档案.2019(05)、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发展[J].北京档案.2019(09)、秘书学的研究思路与专业发展[J].档案管理.2019(05)等四篇文章。其中,新中国档案学研究70年的回顾与展望一文,是由党建杂志网《思想中国》栏目组稿首发,被人民网、新华社网等多家媒体转载。截至2019年底,该文在新华社网上的阅读量已经超过51万人次。我曾经在几家媒体做过编辑和主编,在任时也一直为这些媒体写文章。这样做的理由是,我始终认为,如果一家媒体的CEO天天在外面打野食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但绝对不能说明我只能为自己的媒体写文章。当我离开我服务的媒体,文章还是可以由所有媒体共享的。特别是有了像中国知网这样的公共平台,文章的质量其实已经与原发的媒体关系不大,质量才是文章的生命力。不论你在天涯海角,公众还是可以读到你的文章,你还是可以为同样在天涯海角的公众写下去。
2019年有360多天,其中的琐事不胜枚举。我曾经将其小结为这样几句话——
莆院一年,闭关修道。
未教劣徒,不看烂稿。
草拟五篇,景应三遭。
悦行八闽,戏游六校。
难思进取,免为辛劳。
夜听春雨,昼观秋潮。
独在异乡,心系故老。
奔跑中国,风光更好。
……
当然2019年也让我明白许多事情,比如写论文是需要投稿的、放假才可以回家的、乘公交不用让座了等等。
应该说时间对某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我们不得不告别过去,而面对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2020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也许会重新讲授一门自己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再讲的课程,也许会帮助自己的同事完成项目材料的申报,也许还会奔波在一些论坛和会议的讲台……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我还会继续努力下去,完成自己的比赛,写好自己的文章。就像大家永远期待自己最好的文章是下一篇一样,我们也一起期待2020的时光会更加美好:这是因为它已经有过一个美好的序章——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