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路在何方

(2014-02-05 11:02:32)
标签:

生物界

状态

大陆

道路

赘言

教育

分类: 出版

2013年是《档案学通讯》杂志创办35周年,我们没有举行任何形式的纪念活动,而是策划、编辑并由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了《档案学经典著作(丛书)》第一卷和第二卷。按照计划,今后可能还会出版这套丛书的台湾、欧美和大陆等卷次,借此向“档案学”致敬。

按说一个创办了35年的杂志应该进入了成熟期,应该对自己的前因后果有一个清醒和正确的认识,应该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运营模式,用“老马识途”来形容并不为过。然而,现实远远比理想复杂——就像一些大家认为应该顺理成章的事物最后都发生了意外而没有顺理成章一样,《档案学通讯》杂志的发展道路至今仍然的探索之中,并且探索的道路也许相当漫长……

《档案学通讯》,顾名思义就是档案学传播的意思。这个杂志的基因全部蕴含这个名字里。以我们国家为例,虽然档案学出现了近八十年的光景,但是除了不再讨论“档案学是一门科学”或者“档案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科学”等问题之外,其他的问题均在不断探讨之中。如果对比我们刊物近十年的文章,初学者都很难断定前后叙述的是一个学科,也很难断定这些文章出自一个学术共同体。学科的跨度之大,有时候都到了叹为观止的地步;有些作者文字之晦涩,也达到了难分国籍的水平。针对如此动荡的学科,杂志只能就地取材、量体裁衣、“传播”了事,无暇辨析传播的内容。也许当年创办这个杂志的先驱们早就已经参透了其中的道理——没有弄明白的事情就慢慢讨论,没有定型的东西就试着说说、“传播”着吧——没有让杂志庄严肃穆地叫做“XX学”或者“XX学研究”。否则,真是有点骑虎难下。

如果一个发展中的学科需要传播已经没有什么争议的话,那么传播的方式或者载体仍然会遇到挑战。毋庸赘言,包括《档案学通讯》杂志的所有纸媒都很难预测今后35年、甚至三五年的光阴——在新媒体和“资本”的双重作用下,人们似乎已经听到海明威敲起的钟声。有人甚至估计,任何纸媒都不会撑过某一个夏天。尽管一些纸媒在度过了夏天、幸存于秋天之后可以弹冠相庆,但谁也不能否认“秋后”的日子依然难熬。以我们的观察,其中问题的症结其实并不在于载体的“新媒”与“纸媒”,而是在于一种传播方式的变革与更新。试想如果现在的“学术共同体”告别了“数字化”的考核制度,进入一种“自媒体”的状态,那么任何一门学科的文章都可以经过“新媒”发表,再将其精华部分通过“纸媒”留存,大家的生存空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这才是真正的挑战。

俗话说“老马识途”,那多半出现在历史故事里。如果一匹老马走在其未知的新途上,它恐怕就只剩下感叹了。如果时候《时间哪去了?》唱的是一种纠结,那么踏上新途的老马所面对的必然是一种迷茫,迷茫“路在何方?”所不同的是,与生物界无法操控时间相反,路是可以被走出来的。在不确定的迷茫之中进行探索,去寻找没有走过的变革之路,对于任何行为主体来说,还是充满期待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档案学通讯》不再是一个存在于35年历史中的杂志,而将是一个走向未来旅途的媒体。它将与档案学和媒体界的同仁们一起,去应对各种挑战,去探索未来的发展道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