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议(一)
(2012-04-19 09:36:02)
标签:
华文管理资源分析管理的境界夏日断想楷体教育 |
分类: 学术 |
文章写的多了,反倒不再想为题目多费心思:姑且叫做“一千零一议”,可以收放自如。
转眼间回到学校教书已经十五个年头了。在这不算短的时间里,基本上是围绕管理学科度过的。记得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里有一个很知名的学生刊物叫做《锤与砧》,其主导的理念就是“不做铁锤,就做铁砧”。现在这句话终于应验了:人活在社会上,恐怕不做(或者做不了)管理者,就一定是被管理者(当然不能曲解为“不害人就一定是被害人”)。
既然管理如此要命,那么大家琢磨琢磨、交流交流也应该属于正常现象。这就怪不得大家在不经意间、在车站机场等公共场合会看到一些“大师”在声嘶极力地兜售“管理宝典”——管理学似乎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显学了。不过问题接着来了,大家耳熟能详、见怪不怪的管理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不可或缺的条件或者资源?这些资源又是以什么方式进行配置的呢?恐怕还是需要一个梳理的过程。
人既然是一种群居动物,又在不经意间有了所谓的“目的性”,那么协调他们的活动就一定会成为必然。因此,早期的“管理学家”就沿着这个思路发展着他们的学术思想。比如,泰勒提出的“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出科学的方法,用以代替老的经验方法;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发展他们的技能;与工人衷心地合作,以保证一切都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进行;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其中,“使管理和劳动分离”被许多人认为是管理学研究的一次重要“发现”。此外,法约尔认为在工业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应该包括“管理活动”;管理活动可以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六个要素,并且将管理作为一个可以在学校中讲授的内容。据说这此以后,管理学科又经历许多发展时期,出现许多发展流派——一直到了大家眼前可以看到的这个样子。
作为一个讲述者,我曾经将管理分为了三个境界(参见《管理的境界》(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75c030100c4ku.html),并且在《夏日断想》(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75c030100jru9.html)中做了一些思考。按照我的思路,管理可以分为治学、谋事和立业三个境界;每一个境界都应该有各自的“出口”。此外,我还在《管理资源分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75c030100p4lc.html)中对管理问题进行了一些解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