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游戏
(2011-02-17 10:00:20)
标签:
趣味数学数字游戏零点gb2312上涨幅度 |
分类: 学术 |
我上中学的时候读过一本叫做《趣味数学》的书。里面有这样一个方程式非常有趣,即先设大象的重量为X,然后再设老鼠的重量为Y,经过一番“计算”之后大象的重量就等于了老鼠的重量。由于年代久远,这个方程式的具体演算过程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这种因数学——数字游戏带来的趣味却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其实只要大家稍加注意,自己身边的“数字游戏”并不算少,也不一定不如《趣味数学》中的那个方程式有趣。比如,明明大家感觉物价在不停地上涨,结果官方的统计数字却显示得“比较温柔”;明明大家的工资没有明显的变化,媒体却报道工资水平连续N年增长了百分之多少;明明……。在我看来,这些问题之中隐藏的道理几乎与《趣味数学》中证明的X=Y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一种“数字游戏”。
大家身边的吃、穿、用等日常物品的确上涨不少,但是如果与房价上涨幅度下降百分之零点几平均起来,结果岂不是温柔了许多?再者说,大家也不用急着高兴、房地产商也不用急着郁闷,这个“房价上涨幅度下降百分之零点几”可不是说房价已经下降,而是说“上涨幅度下降”。也就是说,房价还在上涨,只是“同比”慢了那么一点点而已。
在一轮接着一轮的GDP崇拜过程中,我国的这个数字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再看看那些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百分之几、百分之零点几而没有负增长可能就不错了。如果有人据此认为“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可能就有点过于乐观了。在这个“数字游戏”中,基数大的百分之零点几可能要比基数小的“保持着两位数”在绝对值上大着若干倍。即便不是若干倍,那个大的基数加上增长的百分之零点几也会大于小的基数加上增长的“两位数”,更不要说还有一个人均GDP在那儿等着我们呢!
《趣味数学》中的“数字游戏”可以给人带来兴趣,但不能改变一些事实。就拿我文章开头的“大象的重量等于了老鼠的重量”来说,其中必定存在“算错了”或者叫做“诡辩”的地方。不然的话,“大象的重量等于了老鼠的重量”将一定会动摇客观世界和精神世界中的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刻,就会应了那句老话“玩大了”——实现中的一些“数字游戏”不是不能玩,但是千万不要“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