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稿

(2011-01-11 17:03:10)
标签:

gb2312

楷体

手稿

明清档案

文化大革命

分类: 学术

XX时代所赐,作为编辑的我已经记不清楚有多长时间没有见过手写的书稿了。虽然我们编辑的结果与过去没有多少区别,但是我们的工作过程已经完全告别了“手稿时代”——从电子邮件中下载文章,在机器上面修改“电子文件”,然后通过电子的方式发排、制片。好在目前的纸质出版物还在与我们这些“手稿时代”的编辑一起苟延残喘,使大家不至于一下子进入第250宇宙速度而魂飞魄散。既便如此,大家还是觉得有些“时光”看来是一去永不回了,多少“往事”恐怕也只能回味了。

我们的生活在有的时候就像是一部传奇:在大家基本上已经忘掉孔老二的时候,孔子被拍成电影了;在人们期盼幸福的时候,报纸上说我们已然“在数字上”幸福了……在“我已经记不清楚有多长时间没有见过手写的书稿”而以为手稿将要灭绝的时候,我居然“发现”了一部真正的手稿——

最近,我受一家出版单位的委托,准备搞一个“档案学经典理论书目”。在一次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资料室的工作人员听说我的工作与出版有关,便随口说到他们这里有一部“作者已经不在了”的手稿。有关领导曾经表示如果学校经济条件好转,就找个出版单位把“手稿”出版了。现在时过境迁,“学校经济条件”虽然“好转”了,可是“有关领导”注意力已经不在了“手稿时代”,而是沿着“XX时代”的大马路猛跑,估计早就把这件事情忘干净了。

虽然我们这些人也已经“信息资源”了,但骨子里的那点“档案意识”还没有完全流失,遇到什么天阴下雨总会有点反映,更何况是一部书稿呢!我赶紧让资料室的工作人员把那包手稿找了出来,打了个借条带回了家。经过我的初步观察,这部手稿应该完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其中记录的内容是关于明清档案的整理。由于年代久远,加上保管条件等原因,手稿上的一些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但基本脉络还是比较明白的。在手稿的“叙例”中,作者写道:

“……我从事明清档案工作虽已也四十多年,但近几年不掌握全面情况,而我写的这个回忆录又是全面性的。在1964年完成初稿时,名为“XXXXXXXX”,文化大革命以后,又加修改,改成这本回忆录式的,名为“整理明清档案记”。实际本能写到四十年(原稿如此——编者注)。……本书主要依据旧日出版的工作报告、个人著述、汇编资料或其他刊物及油印文件等。另外也有根据个人工作日记或记忆得来,或调查档案目录实际情况得来。对档案馆本身档案惜(?)未能系统搜集利用。凡有根据的,均记明出处,以备查考。……”

手稿的作者是一位叫张德泽的先生,据说与我国明清史专家单氏兄弟生活于同一时期,还很有可能是同事。因此,这部手稿极有可能打开一段尘封的历史,待我与大家细细品来!

手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迟到的毕业证
后一篇:塑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