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表达中国

(2011-01-01 10:21:35)
标签:

中国

gb2312

表达

楷体

软实力

分类: 社会

岁末年初人们都在搜罗着自己的感受,如2010年最流行的、印象最深的事物和用词等等。于是像“微博”“给力”“涨价”诸如此类的流行词汇及其所代表的事物就出现在各种媒体的版面上,成为了人们“第二波”的感受。

在我看来,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2010年最着力的事情就是“表达”,而且是“急于表达”——

从国家或者政府高层方面看,经历了三十多年经济发展的中国,需要向世界表达自己的价值取向,体现自己的“软实力”。这种表达集中表现在希望通过文化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出版体制的改革打造国家的传媒航母,成为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的转变,向世界传播自己的声音,完整地塑造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从民众或者百姓方面看,通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正在逐渐觉醒。从听信单一的政府宣传到“仇官、仇警、仇富”,特别是网络和“微博”的出现和普及,使广大民众有了自己表达的可能。人们通过网络和“微博”,不但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诉求,还可以观察、交流甚至“围观”,在享受自己权利的同时享受着表达和传播的快乐。

因此,“2010年最流行的、印象最深的事物和用词”都不过是一种表达的方式或者结果,能够进一步浓缩和概括“2010年最流行的、印象最深的事物和用词”的词汇只能是表达。如果我的上述逻辑没有太大毛病的话,问题就来了——既然表达是当今或者未来中国(包括政府和民众)的一项基本诉求,那么怎样表达才可能或者可以实现这种诉求?也就是说,如果把表达作为一种传播现象去研究的话,任何希望表达的主体在具有了基本诉求之后,必须解决能够实现这种基本诉求的手段和方式。

当然,无论是政府的“软实力” 传媒航母,还是老百姓的网络和“微博”,都可以当做一种表达的方式,也无一例外地在起着代表自己的主体进行表达的作用。但我还是隐隐约约地觉得,这里面好像有一些“理念与模式”相互拧巴的地方。比如,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那些能够产生“软实力”的传媒航母是否除了个大还有一些别的过人之处?网络和“微博”除了成就目前的辉煌之外是否能够更加公平和正义?大家在为了表达而表达之后是否还有一些更高的追求?

最后,我需要强调说明的是,人及其群体本来就是一种需要表达东西,表达有可能是这个物种在灭亡之前的毕生课题。如果说表达的方式有所区别的话,那只是为了适应“这个物种”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而已。

如此看来,本文的题目应该修正为“表达·人类”或者更好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的2010
后一篇:迟到的毕业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