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掠影
(2010-11-16 10:10:46)
标签:
中国gb2312格萨尔王北京中关村土地革命文化 |
分类: 社会 |
时间进入了11月份,转眼就到了年底写总结的时候,再加上“十一五”结束、“十二五”开始,各个单位的决策者们一定需要许多信息来整材料。我近来无事,信手收集了一些“业界掠影”,不知可否解燃眉之急。
一
据传某城管人员在北京中关村“微服执法”,见一抱小孩子的中年妇女,怯生生地问过路人,DVD要吗?男地和男地,女地和女地,男地和女地,男地女地和小动物。听不明白的,肯定以为她在兜售的是土地革命,或者火牛进攻一类的古代战争故事———用这位在中关村底层的妇女的话……(参见:王小山专栏《一个又一个“时代”》。日期:[2010年11月3日] , 版次:[RB13] ,版名:[每日专栏] ,稿源:[南方都市报] )城管人员当然也没有听明白,为了慎重起见,将那抱小孩子的中年妇女带回单位细审——结果发现她所兜售的DVD居然可以算作一种电子文件!于是,便将其人脏交档案局及其电子文件中心依照有关法规处理。如果情况属实,这将为“依法治档”提供一个新的则例。
二
我国作为文化遗产最丰厚的国家之一,理所当然地肩负起自己理应承担的重要而艰巨的使命——我国“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程”已经启动,将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标准,着手制定“中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登记认证体系”等,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在开展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快立法进程。
某局为了不让社会潮流落下,决定投入力量进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负责这项事情的人员调阅了已经成功的“申遗”材料,梳理了本领域的各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内容,发现很难找出与昆曲、古琴、剪纸、年画、皮影、格萨尔王传、纳西古乐、内蒙长调、民族绣品服饰等传统文化艺术可以“比肩”的、具有独特的文化特性和宝贵的艺术价值的“遗产”。当他们将这些情况向局长汇报后,局长指示说:“现在上级不是已经要求文件今后不再装订、立卷了吗?那么,我们过去装订、立卷的方法,比如‘三孔一线’是不是可以算作‘遗产’呢?!”大家恍然大悟——还是领导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