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往事
(2010-10-20 10:12:53)
标签:
鲁迅杭州gb2312查禁反动刊物令宣传审查条例文化 |
分类: 出版 |
小时候家里的老人就曾经告诫我们这些晚辈,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虽然现在自己也逐渐到了“发苍苍、眼茫茫”的年纪,但早年间的记忆或者说教育还是铭刻在心的。天长日久,这些“铭刻在心”的东西就成了我的一种习惯——凡是没有善始善终的事情,都会非常“闹心”。
这几天让我非常“闹心”的事情,就是出差杭州、坐在T31次上带着的那本林贤治先生的《纸上的声音》应该读完而没有读完。尽管自己可以找出类似“坐在鸭群旁边”,或者光线太差等原因,可是归根结底还应该说自己定力不足。不然的话,那些励志故事中的主人翁怎么会统统选择闹中取静呢?痛定思痛,还是尽快把应该做完的事情尽快做完,善始善终。因此,一回到家里,就赶紧拿起书本、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
到底还要说林贤治先生是研究鲁迅和近代文学的大家,许多自己过去不知道或者被忽略的事情都被他翻了出来——在一篇题目为《鲁迅:“带着枷锁的跳舞”》的文章中,林师写到:“……国民党的‘党国’开始建立,在‘一党专制’之下,他(指鲁迅——编者注)所面临的已是意识形态控制日趋严密的局面。1928年,国民党当局颁布了‘著作权法’,规定有违‘党义’及其他‘经法律规定禁止发行’的出版物不能注册;1929年,中央宣传部公布《宣传审查条例》,同年还颁布了《查禁反动刊物令》;1930年又颁布了《新闻法》和《出版法》,规定书刊必须事先申报登记,获准后才能出版,至于涉及‘党义’等敏感问题的还要进一步送审。1933年由政府教育部颁布查禁密令,附抄作者黑名单,手段更为隐密。至1934年4月,中央宣传委员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6月颁布《图书杂志审查办法》,规定所有书刊必须送审,如不送审,即予以惩处。各个层级的审查委员会豢养了大批书报检查官,鲁迅称为‘叭儿’;在审查过程中,他们‘看文字不用视觉,专靠嗅觉’,随意删改和禁止,于是乎出版界只余一片荒漠……”
所以,鲁迅先生只能在这种背景下“带着枷锁的跳舞”,而就是这种“带着枷锁的跳舞”,却给后人留下了难于超越的高度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我们所处的时代再也不可能回到民国,我们的社会正在向着更有利于人性的方面发展。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再也不会像鲁迅那样“带着枷锁的跳舞”了。但是,大家还是要警惕那些有着“民国遗风”的“叭儿”对人类文明的袭击。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前一段时间,自己好象还真的与“他们”遭遇过一次——事实证明:往事,哪怕是民国的往事,都不会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