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升井

(2010-10-14 09:59:38)
标签:

智利

gb2312

楷体

提高行政效率

发生矿难

情感

分类: 人性

刚才,也就是北京时间856,被困井下700米和两多月的第33名智利矿工成功升井。从电视画面上看,包括智利总统在内的等候人群一片欢腾——他们终于又一次见到了埋藏地下七百多米、两多月的同胞。我想在这个时刻,地球上的人类都应该为其欢呼和感到欣慰: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营救,还可以解读为人道主义的伟大胜利。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非常容易地检索到拉丁美洲的那个叫做智利的国家,以及那个国家的人口、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甚至是GDP的世界排名,可以轻松地比较出那个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各个方面的差距。也许还会惊奇地发现,即便在发展中国家里面智利都不能算做“比较显眼”的地方。然而,就是这个没有什么名气、不怎么显眼的国家让一些“比较显眼”的国家相形见拙和自愧不如。

联想起我们国家近一段时间发生的矿难,我们这个世界“老二”是否也有几分感慨在心头呢?在我的影响中,每当我国的每处发生矿难,那么一定是各个级别的领导马上赶到现场。其中一定少不了负责该方面安全的最高官员,他也一定会义正词严(几乎是“爆出粗口”)地痛斥这个刚刚发生了矿难的地方的种种弊端。然后便是一些矿主和地方官员受到处理,再然后就是媒体报道那里又出现了几位英雄……过不了多长时间,大家一定会把这个地方忘得一干二净——因为一定会有更加“精彩”的节目在另外一个地方发生。

我丝毫也没有抹杀各级领导智慧和能力的企图,只是觉得与其这样重复地出镜,倒不如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制作一个专门的片子,一旦需要的情景发生,就在第一时间迅速播放,便可以大大提高行政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也使得那些地方官员放弃高层领导不到现场,就可以不作为的侥幸心理——反正今后都一样了,只要什么地方出了事情,“片子”一放即可视为领导亲临,谁也别想偷懒——谁让咱家具备了这种技术了呢!

本人语拙,经常词不达意。其实我现在最想表达的意思,是包括我们国家的“我们”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存在随着智利矿工“升井”的必要。千万不要觉得我们的参照物只有美国、日本,顶多再加上什么欧洲,我们与一些发展国家的距离也许正好等于智利矿工成功升井的那个米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尚能会否?
后一篇:T31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