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胡鸿杰
胡鸿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568
  • 关注人气:2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绝版

(2010-09-22 05:58:18)
标签:

中国

档案学

出版单位

升级版

杂谈

分类: 出版

近日当当网将我的那些长期属于“缺货登记”状态的图书删除了,其中包括《中国档案学的理念与模式》。也就是说,网站无法从出版社得到用于补充的货源,更可以理解为出版社不会再次印刷这本书。这本书绝版了。

作为作者,在表示遗憾的同时,也对出版社的行为表示理解。因为从实际情况上看,我国的任何出版单位都不是慈善机构,特别是在文化产业推行全面转企改革的今天,绝大多数出版社所关注是经济效益。这不是像一些学者议论的“高尚和低俗”的问题,更不是什么作者的出版权利问题。道理非常简单,作者的任何所谓“权利”都必须通过向出版单位的授予才可以实现,而出版单位必须以生存为第一要务。借用作家浩然在《艳阳天》中的一句话,那就是“没有了肚子,哪儿还会有脸呀!”——学术著作既不是教材,也不是畅销小说,在没有赔本的情况下见好就收,当然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不过还好,今年我的《化腐朽为神奇:中国档案学评析》由中国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了。有网友认为,这本书就是《中国档案学的理念与模式》“升级版”,应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我自己看来,这本“升级版”与“绝版”相比,书名更加直白——开宗明义就是对中国档案学进行“评析”。至于读者从这个“评析”中看到了“理念与模式”,还是“腐朽和神奇”,那只能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了。当然,“升级版”之所以是升级版,还在于它的内容比“绝版”增加了四分之一,主要包括我在“绝版”出版之后考虑的一些问题。比如,电子文件、濒危学科、职业走向等等。也算是弥补了当年写《中国档案学的理念与模式》一些遗憾吧。

在我的印象中,所谓学术著作没有几本是畅销的,更不要说档案学这个今天连一些著名档案学大师都羞于提起的学科。如果从传播的角度看,任何出版物都必须以它的发行数量为基础。没有了一定的发行数量,就很难说得上影响力和传播效果。从这个层面上看,目前档案学“传播”的最佳方式依然是教材。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教材的那种“全面的肤浅”的特质更加符合档案学目前的实际状况。因此,一个明智的出版商才不会在乎什么学术含量,不然的话,就无法理解那么多的“低幼读物”是怎么占领“高端市场”的啦!

顺便说一句,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部门的人员透露,第一次印刷的《胡言》已经售完,但愿我的这本书不会如此短命而成为下一个绝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