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断想(四)
(2010-07-26 10:28:10)
标签:
被管理者中断性社会整合成就感境界教育 |
分类: 学术 |
由此可见,谋事的关键在于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当谋事成为管理的一个境界的时候,“解决实际问题”往往是通过“他人的工作”得以实现的,也就是说,管理者并不能单枪匹马地去“谋事”。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通常采用讲授、倾听和商议,以及现场示范等方式进行管理。所谓管理者讲述,就是向被管理者传递管理意图,是一种信息自上而下单向传递的过程,因此必须选择一种被管理者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包括要用简单、明确的语言说明管理意图和基本要求,将管理意图同被管理者的职责和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提出对完成管理意图的建议等等。所谓倾听就是要了解被管理者对管理意图的见解和掌握情况,是一种信息双向传递的过程。作为管理者,要努力做到耐心地把对方的话听完、注意听话时的表情和自己的语言表现。而商议则是在管理者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被管理者消除对管理意图的种种疑问:比如,要确定问题中的关键部分,重申解决问题的条件,提出(或商议)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和商定实施计划的细节等。在处理一些“技术问题”时,管理者如果可以“现场示范”则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说“谋事”可以使管理者具有自己真正意义的成就感的话,那么“立业”就是这种“成就感”的合理延伸和更高的境界。我一直以为,所谓“立业”就是以事为业。一个管理者将所谋之事做爽了,把它变成一个周而复始的活动,就是他的事业。比如,一个鞋匠的“事业”就是每天修鞋,一个木匠的“事业”自然是每天做自己的木工活,这与一个政客每天去游说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仅仅是社会分工的差异。至于那些大而化之的“事业”,其实并没有什么管理学上的意义,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较之于谋事,立业的最大特点除了活动的连续性之外,可能还在于它在大多情况下表现为功能和“岗位”的结合。也可以说它不再是一个有意义的、孤立存在的事件,而是一个可以安身立命行当。因此,把“立业”解释为确立职业要比将“立业”表达为成就事业要准确一些。
作为一个“确立”的职业,在一般情况下都表现可以通过这项活动可以获得经济报酬,能够稳定地从事有时间限度的非中断性工作,有模式化的一种人群关系及相应的行为规范,以及成为社会需要的、相对稳定的分工体系。“职业”还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确立了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体现着人生的价值,以及促进社会整合和稳定等。于是,“立业”无论的规模还是层次都要“高于”管理的另外两个境界,它无疑于给了管理一个巨大的社会出口,使管理成为了真正意义的公共资源。
然而,实事求是地说,立业又是一个非常“发散”和不确定的领域,是许多路径都要通过或者达到的平台。因此,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里最好还是不要急于表达一些结论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