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胡鸿杰
胡鸿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568
  • 关注人气:2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乡团

(2010-07-02 10:21:51)
标签:

贬义

世界杯进球

中性词

团员

个体心理

解放区

杂谈

分类: 社会

我一直以为,所谓“还乡团”至少应该是一个中性词。比如,几位老先生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且结伴而行,不是一个很好的“团”吗?各地乡以下的政府恐怕巴不得有这样一些“还乡团”来拉动自己辖区的经济和文化呢!

然而,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还乡团”却成了一个很贬义的东西,多指国民统治时期的地方反动武装,由从解放区逃亡出来的地主、恶霸组成。他们在国民党反动派支持下,随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到处反攻倒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新中国成立后,这些“还乡团”除了逃到台湾去的,其余的全部被押解回乡,根据罪恶情形进行了清算。

就像刚看到一个精彩的世界杯进球,还没来得及爽出余味却被迎头浇了一盆冷水,个中滋味真是无以言表。虽然是无以言表,但绝对不是不能表达——如果从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有些事情还是“表达”充分为好。就拿“还乡团”来说,它其实已经成为大家身边包括职场内一种普遍现象,有些人“跳来跳去又跳回来”了。至少从字面上理解,也应该算做“还乡团”的。

那么作为一个用人单位出于什么考虑或者是文化习惯接纳“还乡团”呢?我没有做过HR经理,所以不好妄加推断。但是如果按照国家提出的“来去自由,爱国不分先后”的思路,似乎是让这些曾经“炒了老板”的家伙到了“他乡”,遭受了种种磨难之后,才“比较出见解”,才更加爱国,所以凡“还乡团”成员一定具备“用人单位”期望的素质——据说这些团员回来后都“听话、好用”。

现在还是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初义无返顾地“炒了老板”、现在又义无返顾“爱国不分先后”的“还乡团”成员在个体心理上是否存在过人之处?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虽然人不能完全等同马那些动物,但“吃回头草”必定是需要充足的勇气和稳定的心理素质的。不过,根据“两害相权取其轻”经济学原理,与其在外面像孔夫子那样“若丧家之犬”,倒不如回来为主人看家。

当然,这些都是一些“隔岸”所观之“火”,至于“还乡团”成员究竟是一种什么心态,还是留给将来某些人员自己去“揭密”吧。而我仅仅想说的是,为了告别万恶的旧社会,为了还千百万还乡团员清白,还是从字典里和人们的头脑中将“还乡团”的贬义删去吧——阿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颠倒
后一篇:公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