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亲(续)

(2010-03-27 11:30:42)
标签:

考研

地富反坏右

乡亲

富农

上中农

分类: 人性

今天又收到我那位乡亲的短信,说他已经带着儿子到南方一所大学等待研究生复试去了。依照我的经验,“带着儿子去参加复试”在我们村里一定是一件大事——在我们乡下,凡是“大事”都会是这样的规格,也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了。

有一句现在俗得不能再俗的话,叫做“知识改变命运”。在我们乡下人眼里,这种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并不多——就在三十多年前,就是国家恢复高考的那两年,中等专业学校也恢复了“面向社会”的考试。当时我的“那位乡亲”和他的已经算是村里的“文化人”哥哥,为了“改变命运”参加了中等专业学校的入学考试,结果双双通过了分数线。可是就在大家为他们即将“改变的命运”庆幸的时候,县里的教育主管部门却通知他们“政审”没有通过——他们的爷爷是“富农分子”。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地富反坏右”的子女是不能被国家大中专学校录取的。

即便是现在那些天天呼吁教育公平的人士,恐怕也未必完全清楚什么是“地富反坏右”,以及为什么“地富反坏右”的子女不能上国家大中专学校。在当时的中国,农村中存在一种据说根据土地改革时候的状况划分的“阶级成分”:大概是地主、富农、中农(包括上中农和下中农)、贫农和雇农,其中,地主、富农显然属于“剥削阶级”,当然不能享受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待遇。因此,我的“那位乡亲”和他的已经算是村里的“文化人”哥哥就只能留在村子里,继续享受劳动人民的待遇。

几十年过去了。当我们国家、我们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之后,我乡亲的儿子已经不再为上“国家大中专学校”发愁,而是在为读研奔波,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在这“进步”的背后,是包括我的乡亲在内的中国人所付出的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岁月、时光和心灵的煎熬。这种“进步”的代价不能说不大,获得的成就也不能说不大,但我依然期盼,我们社会的下一次变革不要让我们等待这么许久,不要让我的乡亲到了“白发苍苍”的时候再去回味和品尝“社会进步”带给他们的成果。

作为一名教师,我最希望的,还是所有适龄人员都能够读得起书、读得上书,希望他们真正能够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乡亲
后一篇:树大招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