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7181
(2009-12-07 15:08:29)
标签:
hu成果对策海口美兰机场教育 |
分类: 学术 |
2009年12月7日8:00,HU7181航班从海口美兰机场准时起飞,它此次航行的终点是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作为HU7181的一名乘客,我无法知道HU7181与HUHONGJIE在命名方式上有什么联系,也根本无从考证它是从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采用的这个名字,但是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那就是HU7181绝对不是我的专机。
由于近期要参加一所学校的研究生答辩,所以本次航班近三个半小时的行程就成为阅读论文的最佳时间。手里捧着几大本研究成果,就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自豪感——我们的学科还是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至少有人可以在“天上”看到研究成果了……读着读着,我渐渐地发现,我们学科的“研究成果”的确是一种非常适合在“半空中”阅读的文章——它们“呈现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学术特征。
所谓“上不着天”,是指这些“研究成果”的“理论资源”匮乏。如果说其中有一些东西可以称的上“理论”的话,不过是大众哲学的又一次“具体化”,或者是一些“前卫观点”的“移花接木”;无论是结构还是文字,仍然处于“学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所谓“下不着地”,是指这些“研究成果”的“实践根基”薄弱。虽然其中的一些文章喜欢用“对策”和“战略”收尾,但是总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味道。究其原因,这些“对策”、“战略”大多数来自对西方经验的“误读”和对我国实际工作的“浅见”。我真的不好现象,如果这些“对策”和“战略”一旦落入为我国“决策者”的“法眼”,会给实际部门带来“机遇”呢?还是干脆带来“挑战”?……
11:30随着HU7181的着陆,“空中阅读”暂时告一段落。当我走出机舱,心里的确塌实了许多——我终于可以“脚踏实地”地回家了。借用现在许多研究生论文“后记”的行文套路,我要感谢这些文章的作者,使我在“半空中”既百无聊赖又难于入睡的时候,填补了大脑的“空白”,增加了我的阅读体验,丰富了我对学科的认识;使我又一次真切地期盼,在我马上就要编发的期刊文章中,尽量少一些“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学术成果,尽量多一些“求真务实”之作——但愿、但愿,拜托、拜托——我愿天公少罗嗦,莫让编辑受“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