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差错

(2009-09-13 17:34:10)
标签:

差错

仪式

安监员

老友

总理

杂谈

分类: 人性

今天上午本来要参加一位老友的“告别”仪式,结果到了医院才发现是自己的“记忆”发生了差错——那个仪式已经在昨天的同一时间举办过了。好在老伴前几天曾经参加过这一“仪式”的系列活动,并且听“参加了‘告别’仪式”的人说,即便是十分熟悉的朋友,在那个“告别”仪式上也无法辨认老友的面容。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对心灵的一种慰藉和对“差错”一种补偿——因为在我的记忆中还依然珍藏着那位老朋友健康的身影,它将永远不会被其他的形象所覆盖。

如果说我今天的“差错”尚且可以原谅的话,那么有些差错就显得让人无法容忍。比如,也就是在前些天,据说是由于三位安监员的“差错”,使原本处于停工状态的煤矿重新开工并导致几十个鲜活的生命离开了这个他们曾经眷恋的世界。我愿意相信这个“差错”将来会成为一个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借口”,当然更愿意相信今后大家再也不会见到或者听到这种“差错”。

如果有些“差错”与人们性命攸关的话,那么另外一些“差错”就会伤及人们的智力。比如,在温家宝总理听完某中学的几节课程之后,指出了我国的某些省份不应该划入华北。这种在大多少人眼里可以算得上常识的东西,还需要共和国的总理来亲自纠正——这种“差错”的“玩笑”未免开得有点大了吧。我对将来由什么人对这种“差错”负责不感兴趣,只是担心在掌握了这种“差错”的“祖国未来”中,将来如果也出现了一位共和国的总理,而恰巧他又出现在某一个中学的课堂上,会有什么样的作为呢?

 有时候“差错”对大家来讲可能只是一种“消遣”,但在另外的时候大家就有可能被“差错”“消遣”。比如,你在赶火车的时候发生了“差错”,致使本来可以比较轻松的旅行变成了被挤在车厢过道上“流汗”的经历。还比如,你把“中秋节”的放假通知写成了“端午节”,因此受到了“从重从快”的“问责”。再比如,本来属于你的工作,由于种种不言自明的“差错”归到了别人的名下……

实事求是地说,差错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现象。大家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在尽量减少自己发生“差错”的同时,希望他人的“差错”尽量不要危及到自己或者社会。比如,至少大家会和我一样真诚地希望无论是美国的现任总统还是什么前任总统,在确认自己夫人和白宫的实习生的时候,千万不要再发生“差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学者的背影
后一篇:追随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