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延安”
(2009-07-02 08:50:12)
标签:
饭碗山寨血脉老大老将延安 |
分类: 教育 |
《保卫延安》是杜鹏程老先生在1954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说的是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兵进攻延安,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后,在青化砭和蟠龙镇两场战斗中接连获胜。国民党军队欲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决战,结果受到重创。故事通过讲述敌强我弱的“博弈”,说明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人民军队,如何化险为夷,甚至以弱胜强的道理。
几年之后,新中国成立了一个拥有“延安”血脉的大学。在这所大学最初设置的学科中,有一个并不十分起眼的专业。在其后五十多年的岁月里,这个有着“优良血脉”和“战火洗礼”的专业,由小变大、从弱变强,逐渐成为国内该学科的龙头老大,大有“天上一轮才捧出,地下万姓抬头看”的架式。
日岁如梭,沧海桑田。几十年的地壳运动,使许多湖泊变成了山脉,也使许多山脉沉入了湖底——前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有朝一日,老大的眼睛一闭一睁,猛然间发现自己的位置岌岌可危——一些过去的小山头居然长得与自己不相上下,更有甚者,已经长过了自己的前辈。痛定思痛,这次“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都怪自己这“一闭一睁”的时间有点太长了。如果再晚一点,恐怕就与“不睁”没多大区别了。还好,老天有眼,终于让自己“睁开”了眼睛。
既然天目已经睁开,那么老大必竟还是老大。俗话说“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虽然虎落平川,但咱的优良血脉和“保卫延安”的精神还在。大不了先杀个鱼死网破,五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这正是,大梦不觉晚,强弩勇尚存。要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此外,还有环境的“险恶”。现在的“学府”一味地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像咱这样的“特色山寨”已经没有多少生存的空间了。
当然,咱山寨地位下滑的原因,还在于其他一些小山头“每天挖山不止”。这些后生表面上“忽悠”咱山寨为老大,但背地里却卧薪尝胆、锐意进取,在短短的几年间,他们就已经兵强马壮、武装到了牙齿。幸亏老大的眼睛是“一闭一睁”,否则,后果真的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俗话说,“亡羊补牢,尤未晚矣”,早点下山,还有桃吃。想一想咱肩负的先辈嘱托,看一看咱有全国人民的支持,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饭碗已带好,老大要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