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卫延安”

(2009-07-02 08:50:12)
标签:

饭碗

山寨

血脉

老大

老将

延安

分类: 教育

《保卫延安》是杜鹏程老先生在1954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说的是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兵进攻延安,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后,在青化砭和蟠龙镇两场战斗中接连获胜。国民党军队欲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决战,结果受到重创。故事通过讲述敌强我弱的“博弈”,说明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人民军队,如何化险为夷,甚至以弱胜强的道理。

几年之后,新中国成立了一个拥有“延安”血脉的大学。在这所大学最初设置的学科中,有一个并不十分起眼的专业。在其后五十多年的岁月里,这个有着“优良血脉”和“战火洗礼”的专业,由小变大、从弱变强,逐渐成为国内该学科的龙头老大,大有“天上一轮才捧出,地下万姓抬头看”的架式。

日岁如梭,沧海桑田。几十年的地壳运动,使许多湖泊变成了山脉,也使许多山脉沉入了湖底——前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有朝一日,老大的眼睛一闭一睁,猛然间发现自己的位置岌岌可危——一些过去的小山头居然长得与自己不相上下,更有甚者,已经长过了自己的前辈。痛定思痛,这次“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都怪自己这“一闭一睁”的时间有点太长了。如果再晚一点,恐怕就与“不睁”没多大区别了。还好,老天有眼,终于让自己“睁开”了眼睛。

既然天目已经睁开,那么老大必竟还是老大。俗话说“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虽然虎落平川,但咱的优良血脉和“保卫延安”的精神还在。大不了先杀个鱼死网破,五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这正是,大梦不觉晚,强弩勇尚存。要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上一回说到,具有优良血脉和“保卫延安”精神的老大,准备再现江湖,重新树立山寨的霸主地位。但是,时过境迁,老大现在下山,除了在战略上藐视对手之外,还要在战术上“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见老大调兵遣将,帷幄山顶,思前想后,问题无非出在以下方面——

   山寨的将士缺乏“大局观”。每门重要的学科,几乎都掌握在一些老将手里。既鲜于更新,又后继乏人。早年间,这些老将还可以“人在阵地在”,但工夫一长就难免“人与阵地”一起不在了。话又说回来了,在目前的“学府”中,谁不在意自己的饭碗?又有谁不知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道理?这些老将死守的不是阵地,而是手中的饭碗。于是,一来二去,饭碗可能还在,可是人却没了——与人一起“没的”,还有咱山寨的“饭碗”。

   饭碗的结构存在“缺陷”。许多饭碗的失传,是由自身的“结构和功能”造成的。细细观察,咱山寨的“饭碗”之间的确存在“结构性”问题。一是在饭碗体系内部,存在交叉和包容的情况。从表面上看,这些饭碗的划分是由于“承载的内容”不同所致,而实际上是饭碗在餐具体系中的功能决定的。换句话说,在没有真正弄清楚这些饭碗在餐具体系中的位置和功能之前,任意取舍饭碗的内容是不太明智的事情。二是咱山寨的“饭碗”,有随意与其他饭碗趋同的现象。一种饭碗的存在必然有其他饭碗不能取代的功能,而这种功能又是通过这个饭碗特定的结构体现出来的。如果咱山寨的“饭碗”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品格,那它的失传就是早晚的事了。

此外,还有环境的“险恶”。现在的“学府”一味地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像咱这样的“特色山寨”已经没有多少生存的空间了。

当然,咱山寨地位下滑的原因,还在于其他一些小山头“每天挖山不止”。这些后生表面上“忽悠”咱山寨为老大,但背地里却卧薪尝胆、锐意进取,在短短的几年间,他们就已经兵强马壮、武装到了牙齿。幸亏老大的眼睛是“一闭一睁”,否则,后果真的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俗话说,“亡羊补牢,尤未晚矣”,早点下山,还有桃吃。想一想咱肩负的先辈嘱托,看一看咱有全国人民的支持,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饭碗已带好,老大要出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再谈学术尊严
后一篇:丢掉幻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