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
(2008-11-07 16:30:55)
标签:
买办恩泽多做两种所见所闻 |
分类: 人性 |
说话本来是人的自然能力。也就是说,是正常人与生俱来的功能。如果在保有这种功能的前提下,还可以用它“养生”,则可以看作是“超值”享受。沈昌文曾经说过,他的家人最希望让他当“买办”,因为这种职业“说说话就能挣钞票”。由此可见,“以‘说话’为生”肯定不是我的“发明”和“发现”,而是老年间就有的创意。
既然“说话”如此重要且历史悠久,就应当着力培养和发扬——使之成为“物质和能量”之外的“信息资源”——造福当代,恩泽后人。比如,通过训练,使人们知道“说话”不仅是自己的能力,而且是自己的权利;掌握“说什么”和“怎么说”等“说话”的技巧;让一些“教授”他人“说话”的职业成为光荣的职业。
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所见所闻却并非如此。比如,学生刚刚入学,老师就告诉他们“上课未经允许不准说话!”好不容易熬到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领导又告戒他们“开会时的不准交头接耳!”而一些亲戚、朋友也非常善意地嘱咐他们“少说、多做”、“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这些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人的天性和用于谋生的“家伙”。
其实我们如果认真想想,在上述“情景”中并不是不让人说话,而是让不让人说话的人说话,却不让大家说话。长此以往,“不让人说话的人”的谋生的“家伙”与时俱进,而众人渐渐失去了语言的功能。结果,市面上就出现了两种人:即可以说话的人和不许说话且不会说话的人——于是,能说话且可以说话的人就有了被称为“话语权”的东西,俨然成为世界的“主人”。以至于我们在日出和日落时分,总能听到他们的声音(参见http://www.daxtx.cn/?uid-5-action-viewspace-itemid-1974)。
不知躲到天上某块乌云后边、被称做上帝的那个家伙看到人间的这种情况会做何反映?是哭是笑?还是一如既往地扮鬼脸?
——鬼才知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