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中国最好的导演:蓝祖蔚忆胡金铨

(2008-02-19 18:28:59)
标签:

娱乐

蓝祖蔚忆胡金铨
 

   一切都好像还是昨天的事,胡金铨导演离开人世却已经整整十周年了。
  
   十年前的元月十四日晚间,我还正在电视台当班值夜,接到同事通知,胡金铨导演在荣总因为手术失败过世了。眼睛红红地走出辨公室,遇到了胡导演以前在联邦电影公司时期带过的演员唐威,告诉他胡导演的噩耗,他也同样红了眼。
  
   「怎么可能?」是啊,胡导演离开人世的时候才六十五岁,他筹拍了十年的《华工血泪史》才有了眉目,他提前动心脏手术也无非就是要为新片拍摄寻找一副更强健的心脏啊!
  
   胡导演过世十周年前夕,我买到了他在邵氏时期所拍摄的《大醉侠》电影插曲三首的cd,二话不说,就在我制作主持的爱乐电台和复兴电台节目中制作了追思胡导演的小专题。
  
   广播节目看不见胡导演的风华,却可以重新听见胡导演生前有过的精彩演出,我先挑了他在《江山美人》中饰演的大牛角色,用数来宝的方式演唱的「戏凤」片段,他那几句:「我一见你就讨厌,再见你更伤心,你要带他走,我就跟你把命拚。」可是一路从1960年代红到1980年代的舞台歌艺表演最受艺人喜欢,也最富剧场效果的演出。
  
   另外,则是大牛忠心义胆,远赴京城控诉正德皇帝始乱终弃的「梅龙镇出了大事情」的上京陈情片段。
  
   接下来是胡金铨导演震惊天下的《大醉侠》选曲,电影中岳华饰演的大醉侠就爱用戏曲小调的演唱方式,隐寓玄机和自道家门,周蓝萍的音乐和蒋光超的歌声让「青竹丝,细又长」的丐帮风情有了让人可以跟着琅琅上口的音乐魔力,重温这些音乐,可以想见,当年的李安、吴宇森这些年轻人是如何被胡金铨导演魔力打造的武侠世界给眩惑着迷了,胡导演的种籽日后就悄悄地在他的心田和脑海里开花结果了。
  
   我一直到了1984年才开始和电影圈有了接触,算是晚辈,没有赶上胡导演意气风发的1970年代,领受胡导演为人称道的霸气和才气,后来从徐枫小姐送给我的一张张旧照片里,却可以清楚看见胡导演在拍片现场那种全神贯注,耳提面命,手舞足蹈的神采。
  
   特别是不论是他如师如父,教导青嫩徐枫蜕变成一代侠女的现场磨戏图样;或是他带领徐枫、乔宏出席1975年坎城影展《侠女》首映时候的意气风发;还有,当年在坎城影展颁奖典礼上,有「女猫王」之称的当红女星安.玛格丽特颁发高等技术奖给《侠女》的历史画面……这些历史正被人们逐渐淡忘。
  
   胡导演生前没有嫌我年轻稚嫩,欠学又无恒,久久才见一次面,他却是开口就会问我:「怎么?还在跑影剧啊?你该去跑党政外交的!」
  
   如果这话只说过一次,或许是应酬的场面话,但是胡导演却是每回看到我,都会这样叮咛着。他不是看不起影剧记者,他很清楚在报业环境里,影剧记者总被视为末流记者,报社主管高层的眼中多数只有往来皆权贵的党政记者,影剧记者前途有限,再努力,老板也看不到的。
  
   然而胡导演的殷切关问,对于后生晚辈的我其实是莫大的激励。虽然,我始终没有如他期许做成跑外交或党政的记者,但是他叮咛再三的长者音容,永远在我脑海回荡。其实,那个年代的大导演都是以这样温和宽容的心态对待着新进记者,李行、白景瑞、李翰祥、宋存寿导演无不如此,我能够亲炙这群名导演的温暖风范,还真是三生有幸呢!
  
   对胡导演印像最深的一次记忆,就属1992年的东京影展,那一年,我们一起去采访了日本大导演黑泽明的国际记者会。
  
   我用笔记下黑泽明的一言一行,胡导演则是在现场作画,他要画下黑泽明的现场谈话素描。
  
   四十分钟的记者会里,胡导演用极快的速度准确捕捉了黑泽明的谈话风采,连画了十几张画像,散席后,他悄悄地走到黑泽明身旁,秀了一下他的素描给黑泽大师看看,聊表心意。大导演碰上大导演,不用客套,不讲身段,就几个简单动作,说明了他心中最真实的声音,这种心胸有多少年轻人可以企及呢?
  
   当时,他还雄心勃勃地告诉我说:「改天,我要好好替黑泽明画几张画。」怎么也没料到,他竟然比黑泽明早了一年九个月离开人间。
  
   1990年代,胡导演的电影生涯非常不顺利,桃李满天下,知音却难寻。好不容易开拍了部《画皮》,制片经费却是捉襟见肘,成绩很不理想,出席东京影展时,媒体焦点都不在他身上,但是人前人后,从不见他意气消沈,有一回趁着酒酣耳热之际,我悄悄上前问了他有关《画皮》的问题,他说:「拍到一半,钱没了,怎么办?」他不怪制片,只是一肩承受下外界所有的误解。
  
   胡金铨是在1949年从中国去到香港,在那个穷困年代中,他做过校对、翻译,也从演员和副导演的基层干起,个头短小头壳大大的他天生有喜感,最适合甘草戏路,从《雪里红》到《江山美人》无不如此,但是有机会上场当导演时,他才开展示了自己满腹的「杂家」内涵,改变了传统武侠电影的风貌,1995年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发终身成就奖给他时盛赞他「将插科打诨的武侠电影提升到哲学内涵」,其实还相当传神。
  
   胡导演离开人世十年了,但是脑海中不时回荡的却还是他每回围炉煮酒,话匣子一开,多少风流英雄,多少胡涂风光事,都在他那清朗的北京腔音中一一细数开来,他的渊博,通达,细腻和豪霸,一切一切都还像是昨日风情,转瞬间却只成为云烟了,只能在历史的记忆里慢步搜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