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美国电影 |
斯科塞斯和他的黑帮情怀
文/沙丹
世界上有三个地方盛产黑帮片:美国、意大利和香港,因为它们本身都具备滋生黑帮文化的环境与土壤。而马丁·斯科塞斯的最新力作《无间行者》让这三者无形中融为了一炉。很明显,故事被放置在了美国东海岸的波士顿,导演本身是意大利移民后裔,而情节的模板COPY自香港的《无间道》。既便如此,老马丁还是一再声称,他执导的新版本只选取了原版的精髓,以两个卧底为主线,拍成一部属于自己风格的电影。为此,他还专门把影片的工作名“Infernal Affairs”(《无间道》)改成了如今的“The Departed”以示区别。
翻拍外国作品当然并不是什么脸上挂不住的事情,斯科塞斯没有理由为此心存介怀。但他之所以强调自己的格调与“原创性”,自然有他的道理。核心的原因就在于,和《无间道》中警匪的“黑白平衡”设置不同,《无间行者》明显偏重于迪卡普里奥一方的“黑道”。如果说,《无间道》是一出经典的警匪剧的话,那么《无间行者》则是地道的具有美国风格的黑帮片。因为在这个领域三十载的耕耘,斯科塞斯显然是最具发言权的。
1942年11月17日,斯科塞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市长岛的一个工人家庭,父母都是1910年迁居而来的西西里移民,靠当裁缝维持生计。当时的纽约有很多像斯科塞斯一样的意大利移民,他们大多集中居住在皇后区附近,因此那里也被称为“小意大利区”。“小意大利区”的人们深受移民文化的家族中心观、罗马天主教会和黑社会犯罪的深刻影响,年轻时代的斯科塞斯同样概莫能外。多年以后,这种特定的生活背景赋予斯科塞斯无数创作的灵感。特别以《穷街陋巷》(Mean Streets)、《愤怒的公牛》(Raging Bull)为代表的一批作品,充满了强烈的个人气息与意大利烙印,这让斯科塞斯与好莱坞的正统制作一开始便泾渭分明。
那么,斯科塞斯又是如何同电影结缘的呢?他回忆说:“童年时的我立志当画家,于是开始学画。不过电影也让我着迷。我有哮喘的毛病,一发作起来他们就会送我到电影院,因为除此以外,他们拿我毫无办法。最让我称奇的是电影银幕上庞然的影像,一回到家我会赶快把看到的画下来。”除了身体上的原因,斯科塞斯的父亲也是最直接的影响者,用斯科塞斯自己的话说,他的父亲“在30年代是一个大影迷,即使穷到其他什么都买不起的地步,他总舍得花钱买电影票”。由于这个电影迷的存在,1948年斯科塞斯家便购买了一台16寸的黑白电视机。当时的电视台没有什么像样的节目,经常都是把一些卖座的电影放了又放。正是在电视上,斯科塞斯看到了《红菱艳》、《公民凯恩》、《第三人》、《码头风云》等绝世名作,电影的魅力令他为之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