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族主义、流行模式与文化他者:《躲闪》(1)

(2006-05-08 20:41:56)
分类: 欧日电影

民族主义、流行模式与文化他者:《躲闪》

 

沙丹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片名:《躲闪》(L'esquive)  

片长:117分钟

年代:2005年

出品国:法国

导演:阿卜杜勒拉蒂夫·凯奇什Abdellatif Kechiche)

编剧:阿卜杜勒拉蒂夫·凯奇什,加里亚·拉克罗克斯(Ghalia Lacroix)

主演:奥斯曼·厄尔卡拉兹(Osman Elkharraz)

萨拉·弗里斯蒂(Sara Forestier)

萨布琳娜·奥扎尼(Sabrina Ouazani)

摄影:鲁波米尔·巴切夫(Lubomir Bakchev)

获奖:第30届法国凯撒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奖

 

 

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巴黎市郊的非裔聚居区。15岁的男主人公克里莫是个沉默寡言、羞涩木讷的孩子,他的父亲在监狱服役,母亲整天忙碌十分辛苦。一天,他和女友闹别扭后,偶然在一家裁缝店遇见了同学丽迪亚。丽迪亚是一个金发小美女,活泼好强,对戏剧特别热爱。克里莫一瞬间发觉自己突然迷恋上了她。为了接近丽迪亚,他买通了同学,让自己在马里沃的喜剧《爱情与偶然的游戏》中与丽迪亚饰演对手戏。可是,克里莫实在不是块搞戏剧的材料,尽管丽迪亚不断地指导他,他还是像块木头一样不开窍,一来二往连指导老师也彻底失去了信心。操场上,克里莫向丽迪亚表明了心迹,对方不置可否。看见克里莫如此消沉,他的好友法蒂勒只好下了狠招,企图“逼迫”丽迪亚屈从,可事情非但没成功,反而招惹来了警察……两个人的爱情没了结果。不久,丽迪亚的新戏在社区上演了,反响很好,而克里莫只是在戏院门口徘徊了一会儿。最终,两人还是各自找回了生活的支点。

 

影片欣赏:

 

一些民族主义满足,就会使另一些受挫折。

                                 ——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1]

 

2005年初,小成本制作《躲闪》以黑马的姿态横扫法国凯撒奖,标志着一向以边缘题材面目出现的北非移民电影(cinema beur)再一次获得了主流话语的肯定;耐人寻味的是,仅仅几个月后,巴黎郊区爆发大规模骚乱。同样也是北非移民,却由于长期居住环境恶劣、就业环境严峻、信仰遭受歧视,酿成了举世瞩目的灾祸。或许,上述两者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但却不由地引发我们的思考:作为法国国民的外来移民后裔,缘何在影像中可以获得认同,而在现实中境遇迥然?继而,以《躲闪》为代表的移民电影是否在谋求某种“身份”的同时,失去了本应固守的民族文化?最后,在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发展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异质”与“主流”之间的文化联系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