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奇爱博士
奇爱博士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418
  • 关注人气:1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篇西方电影重要理论文章的简要介绍

(2006-03-21 00:00:08)
分类: 美国电影

三篇西方电影理论文章的简要介绍:

 

1 Tom Ryall,American Films and National Cinema,Britain and the American Cenema,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1;

 

《美国电影与英国国别电影》 2001

 

随着20世纪20年代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地位的确立,大多数国家的电影必须调整自己的步伐,与好莱坞保持一致,或者明晰其特色,以作出与之不同的本土化选择。在英国,如同其他国家一样,这种不平等的关系意味着对本土化电影制作工业和国别电影的阻碍,意味着对民族文化独立性的威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令人颇为无奈,却也是必须正视的研究英国电影的恒久的背景。这个章节将讨论“英国电影”的观念、与之相关的“国别电影”及其对好莱坞电影入侵所做出的文化反馈,并将其作为“美国化”的一个例证。接下来的章节将讨论美国电影工业在何种程度上对英国电影造成渗透,英国电影工业如何进入美国电影市场,英国文化如何在题材上影响美国电影。

 

2 Andrew Higson,The Instability of the National,in Justine Ashby, Andrew Higson,British Cinema,Past and Present, London,Routledge,2000;

 

《国别电影的不稳定性》2000

 

    安德鲁·席格森是第一流的英国电影理论专家,曾在《牛津电影研究导论》中发表关于英国国别电影的重要文章。本文对各国的国别电影写作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他提出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在多元文化主义发展的今天,看待国别电影的身份?它是否是恒定不变的?国别电影中的国际主义元素会不会损害“纯正的血统”?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席格森首先从英国电影的“本土因素”和“外来因素”进行考量,绝妙地指出,在国别电影中“发明”传统比“继承”传统更为重要。其次,他又提出了“后国别电影”的概念,并同另一位著名理论家约翰·希尔展开激烈论战。最后,席格森指出,国别电影正在从“同质化”走向“异质化”,整个过程是变动不居的,并随着国家政经策略的调整而不断改变。

 

3 Douglas Germary,The Hollywood Blockbuster:Industrial Analysis and Practise,Movie Blockbuster,routledge,London,2003;

 

《好莱坞大片:产业分析及运作》2003

 

道格拉斯·戈梅里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电影理论家,也是《电影史:理论与实践》和《好莱坞制片厂系统》两本经典名著的作者。本文从乔治·卢卡斯的《星战前传》谈起,指出电影大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经济行为的优势所在。正文部分,他指出了《大白鲨》和环球片厂的跨时代意义,好莱坞依靠大片的优势重新控制世界市场,这使得“新好莱坞”的提法需要重新界定。(从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力而言,《大》片要远超《雌雄大盗》、《毕业生》和《逍遥骑士》)此外,戈梅里还探讨了大片基本的运作模式(比如档期安排、首映典礼、广告策略、辅助市场等等),并指出电影制作者与制片方潜在的矛盾冲突和综合媒介集团的超凡意义。上述对当今刚刚迈进大片时代的中国电影极富启发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