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老婆文字 |
《阿Q正传》的视听语言未见如何出色,虽然在演员表演、场景选择等方面让人耳目一新。影片还第一次代表中国入选了戛纳电影节。导演水华,据我所知还曾经改拍过鲁迅先生的《伤逝》,矛盾的《林家铺子》等。其中《林家铺子》尤为出色,堪称十七年电影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编剧是著名作家陈白尘,改编基本忠实于原著,电影最原汁原味的体现出鲁迅先生原作的艺术特色。
影片给人的启示不消多说,我只得又一次为鲁迅先生折服。“阿Q死了。但是他却并不像小尼姑骂的那样断子绝孙。它的子孙后代不止一个,而是千千万万……”鲁迅先生真是戾气逼人,画外音用狡黠的语调,临走还煽了人一记耳光。我这才意识到影片给人的并不是轻松的笑。台下一片哗然,大概人人都像我一样感觉到了鲁迅先生的“余威”,为之汗颜吧。
《骆驼祥子》是凌子风导演的。凌改拍名著的水准一向被人所看好。看这部片子之前我本来想这又是一出悲剧准备好眼泪,但是没想到影片前半部分笑料迭出,虎妞一站出来,大讲堂就立刻笑声爆满。这样一种效果,倒让我有点措不及防了。影片把虎妞这一角色的分量大大加强,改编原著时加入了许多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因素。原作中虎妞的形象不仅缺乏女性魅力,而且好吃懒做,恶俗,对祥子也并非出于真爱。而斯琴高娃饰演的虎妞不过是行为豪爽一点,她敢爱敢恨,为了祥子而做出的牺牲让人不无同情。估计好多人都像我一样是读着教科书长大的,记得《骆驼祥子》是经典的“保留篇目”,老师讲课遵循着祥子三次买车失败的线索,祥子由一个健康阳光的青年最后终于堕落。而影片的主线似乎成为了祥子和虎妞两人的婚姻经历。影片前半部分喜剧元素似乎是占主导的,展现虎妞和祥子两人之间的纠葛,剧情颇为松散。45钟时的一场大雪,影片步入正轨,剧情骤然转悲,情绪上我一时还真有些适应不过来。
影片当时在票房上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但批评界多认为它将虎妞塑造的过于善良,而减弱了祥子这一人物的悲剧性云云。影片于1982年出品,如果放之于今日电影商业化的大浪潮之下,对于作出这样的改编,那恐怕更不敢置评了。老舍笔下老北京街头人力车夫的形象趋于黯淡了……这一切倒是成就了另一个人——年轻的斯琴高娃。
水华和凌子风都是北影厂的著名导演。这两部影片一部忠实原著,一部感觉旁逸斜出。大讲堂将两部放在一起放映,或许不无寓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