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荣:统编七下初中历史教材两课子目逻辑关系的解读
作者:刘向荣(南京市宁海分校)
来源:两宁两京的博客
在学习统编七下初中历史教材时,有两课内容的子目逻辑关系学生比较难以理解,一课是第6课《北宋的政治》,另一课是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课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两个子目,在教学中,要想更好地过渡衔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就必须搞清楚这两个子目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中央集权强化与重文轻武的关系。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两个子目究竟什么关系呢?按照教材的排序,似乎是先后或者并列关系,但由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是本课的核心内容,因此这种看似先后或并列的逻辑关系是值得商榷的。两者是什么关系?经过分析这段历史和教材内容,笔者认为: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是“有的放矢”,这个“的”是唐朝末年到五代十国时期的藩镇割据、武将跋扈、兵变篡权以及地方势力割据势力尾大不掉的社会顽疾,其“矢”是宋太祖据此从控制武将兵权、分散和削弱相权、分散和削弱地方州县长官的权力三个方面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不仅体现了宋太祖吸取唐末“内轻外重”教训而实行“内重外轻”的国策,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实际已经体现了重文轻武这一特点。也就是说,第一子目“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内容是本课的核心,而第二个子目“重文轻武”内容则既是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延伸,也是其必然结果。由此可见,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是服从于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它是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特点之一(另一个特点是在宋太祖在强化中央集权过程之中体现出来的“内重外轻”)。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一课有“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和“闭关锁国政策“四个子目。在四个子目中,其它三个子目单独都好理解,但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学生搞不清楚,文字狱和文化专制用“与”字连接说明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吗?笔者认为,分析这段历史和教材内容,它们之间实际上并非并列关系,而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具体说,清朝为加强君主专制,在思想文化上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清朝的文化专制包含文字狱,但文字狱只是清朝文化专制的极端表现而已,实际上,清朝的文化专制除了文字狱这种极端表现之外,还包括提倡尊孔读经、组织大规模的整理文献和编撰书籍活动,在此活动之中,实行的书籍检查制度实际上也是文化专制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和“闭关锁国政策“四个子目又是什么关系?是并列关系还是别的关系?学生也搞不清楚,分析这段历史和教材内容,笔者认为它们之间也不是并列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应该是不断加剧社会矛盾的根源。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体现了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在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吏治腐败,贪腐之风在官场和军队中蔓延,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和激化,社会危机重重。同时反过来,由于当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也促使清朝统治者认识到依靠原来的方法已经不能有效地统治了,只有在前代基础之上(明朝罢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六部和内阁对皇帝负责),继续强化君主专制制度(设立军机处、实行文化专制和闭关锁国),才能巩固其统治。可见,教材的这四个子目实际上始终围绕着“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这一教材核心问题而展开。
教材的编写体现了编者一定的思想,也体现了教材内容之间的某种关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握这些教学子目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更好地围绕教学中心理解所学内容。
2018年5月30日下午草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