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四川宜宾2017年秋期七年级历史试题(有答)

(2018-03-30 18:22:33)
标签:

转载

分类: 中考研究及学法资料

2017秋期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学科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用碳素笔或钢笔填写清楚。

3.必须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答题方式见答题卡上的说明。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Ⅰ卷  选择题

下列各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48分

实物史料和图片材料,有助于我们认识历史的发展变化。请回答1—4题

1.下列四项中能为人类起源研究提供可靠证据的是

[转载]四川宜宾2017年秋期七年级历史试题(有答)

 


2
.观察下面图一图二,通过比较最能说明

[转载]四川宜宾2017年秋期七年级历史试题(有答) 

A.建筑技术发展          B.冶铸工艺提高

[转载]四川宜宾2017年秋期七年级历史试题(有答)C.战争武器改进          D.生产力不断进步

3.关于右图所示水利工程表述正确的是

A.秦国蜀郡郡守李斯主持修建的

B.鱼嘴将长江分为内外江两部分

C.沟通湘江漓江,便利南北水运

D.成都平原由此成“天府之国”

4.以下历史文物,能够佐证战国时期手工业技术发达的是

[转载]四川宜宾2017年秋期七年级历史试题(有答)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请回答5—8题

5.“功垂万代轩辕里,气壮千秋始祖山”该诗歌颂的人物是

A. 黄帝           B. 炎帝         C. 蚩尤            D. 大禹

6.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该诗描述的社会现象出现在

A.夏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7.“贤良对策治春秋,抑罢诸家孔孟求。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这首诗中的场景最早开始于

A.秦始皇时期      B.汉高祖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8.下列诗句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

A.“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观察下列四幅战争形势图,请回答912题

[转载]四川宜宾2017年秋期七年级历史试题(有答)9.以上四场战争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图→图→图           B.图→图→图→图

C.图→图→图→图           D.图→图→图→图

10.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使江南出现了“荆扬宴安,户口殷实”景象的战役是

A. 赤壁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11.图所反映的战役在历史上的影响是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促使孙刘联军迅速土崩瓦解          D.使曹操的军事实力得到极大的增强

12.以上四场战役的共同特点是

A.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B.强强对抗、势均力敌

C.孤军深入、出奇制胜                D.主帅神勇、以一当十

探究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请回答13—16题

13.“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仍能有效管理天下诸侯         B.诸侯战争特点是兼并

C.诸侯势力崛起周天子地位动摇         D.周平分封诸侯方伯管理

[转载]四川宜宾2017年秋期七年级历史试题(有答)14.右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形成“光武中兴”局面

B.表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

D.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

 

15.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材料中“司马氏骨肉相残”是指

A.八王之乱       B. 七国之乱       C. 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16.下列正确描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点的是

A.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交融              D.繁荣与开放并存的时代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博大精深请回答17—24题。

17.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并不便于人。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材料中的“造意”出自                                                               

A.张衡       B.蔡伦          C.华佗          D.张仲景

[转载]四川宜宾2017年秋期七年级历史试题(有答)18. 在一次班级“图书推荐活动”中,小明的推荐词中出现了“纪传体”、“黄帝到汉武帝”、“秉笔直书”等,他推荐的图书是

A.《论语》                   B.春秋       

C.《史记》[转载]四川宜宾2017年秋期七年级历史试题(有答)                   D.

19.右图是东晋著名画家作品真迹的局部它是

A.《女史箴图》               B.《帝后礼佛图》     

C.《洛神赋图》               D.《北魏帝王出御图》

20.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道反,劳而无获”此观点出自                                           

A.《水经注》     B.《伤寒杂病论》    C.《大明历》      D.《齐民要术》

21.下列关于古代书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胡昭独创草书书法风格                    B.王羲之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C.钟繇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D.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儒学

22.“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                                                     

A.诸葛亮         B.贾思勰            C.祖冲之           D.郦道元

23.下列著名的旅游景点,与佛教息息相关的是

[转载]四川宜宾2017年秋期七年级历史试题(有答)                               24. 通过以下诸子百家人物的言论推断学派及思想主张,对应正确的是   

 

言  

学派及主张

A

“兼相爱,交相利”,“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家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B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道家  事物皆有对立且能相互转化

C

“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儒家  施行“仁政”,为政以德

D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法家  主张治国靠法令、权术、威势

   

  

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25.18经济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材料一

[转载]四川宜宾2017年秋期七年级历史试题(有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对应填空(不得照抄材料)8分)

类别

措施

积极作用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力,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军事

奖励军功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材料二 (高祖)于是约法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汉书·食货志》

上曰:夫农,天下根本也……其令郡国劝农桑,……。

——《汉书•景纪》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共同认识?由此采取的治国政策是什么迎来什么局面?6分)

 

 

材料三  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 《晋书·食货志》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指出促进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

 

 

 

26.18制度的创立完善对一个国家影响深远。

 材料一

[转载]四川宜宾2017年秋期七年级历史试题(有答) 

 

 

 

 

1材料一反映秦始皇为管理全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8分)


 

材料二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企图谋反。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了,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摘自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科书

2)据材料二,哪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汉武帝如何解决这种局面?(6分)

 

 

材料三  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恩格斯

3)请用魏晋南北朝的史实解释材料的观点。(4分)

 

27.16)有人说中国秦汉时期发展方向是:立足中原,一路向西。

材料一

[转载]四川宜宾2017年秋期七年级历史试题(有答)1从材料一的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划”,不能得出的信息×”。(4分)

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的军事进攻                   

反映了秦王雄才大略完成中国的统一                   

反映了东方六国放弃分封制西顺秦国                   

统一关键之战是秦齐之间的长平之战                   

[转载]四川宜宾2017年秋期七年级历史试题(有答)材料二 

 

                              

 

 

 

[转载]四川宜宾2017年秋期七年级历史试题(有答)2)仔细观察秦朝、西汉疆域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①结合所学完成秦朝疆域四至示意图。

A:                     B:                  

 

对秦朝到西汉疆域最大变化表述正确的                 

A加强对西域的经营和管理

B.标志新疆已纳入管辖区

C.管辖洛阳以及安息等地

D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班超

 

材料三

[转载]四川宜宾2017年秋期七年级历史试题(有答) 

 

 

 

 

 

 


3结合材料三完成路线示意图,结合时政知识说说这条路线的现实意义6分)

[转载]四川宜宾2017年秋期七年级历史试题(有答) 

 

 

现实意义:

 2017秋期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学科

参考答案

Ⅰ卷 单项选择题(共48分)

 

1-5:  ADDBA     6-10:DDACD      11-15:BACBA

16-20:CBCAD    21-24:BCDA

 

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25.1)①经济   ②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③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④统一度量衡(每点2分,共8分)

(2)共同认识:以农为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2分);

治国政策:休养生息政策2分);

局面“文景之治”(2分) (具体答出“文景之治”的表现:汉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汉初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也可给2分

3)正确的经济措施;执政者的重视;安定的社会环境;有效的社会改革(任答一点得2分,总分不超过4分)

261)措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每点2分,共6分)。

意义: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分)(如分别答出政治、经济、文化的意义一点1分,共2分)

2)势力:诸侯王,地方豪强地主(2分);

解决: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一点2分,共4分

3)史实解释一: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北魏统一北方后,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鲜卑人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2分)。(具体汉化措施一点1分,总分2分

史实解释二:魏晋以来,内迁各族过定居生活,从事农业生产,大多使用汉语;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任答一点就可给4分)

 

27(1)××(每题1分,共4分)

 

2) A: 陇西        B:  南海     4分)    

 A B  (2分,少选给1分,多选、错选不给分)

3)①陕西西安     ②大秦   2分)

现实意义: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有助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答对一层意思2分,共4分。符合题意,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