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第七期:上海博物馆
《国家宝藏》将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自己对文博很感兴趣,因之这一节目不容错过,也推荐众友。
2018年1月21日,《国家宝藏》第七期为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推荐的三件国宝:《商鞅方升》、《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大克鼎》。
第一件:《商鞅方升》。此方升是商鞅变法的珍贵遗存,它通长18.7厘米,重480克。据方升侧壁的铭文记载,商鞅在变法时将此器容量定为一升,并以此为标准统一了秦国的量器,最令人震惊的是这个小小的方升成为了秦国的传国之宝一直沿用到了秦始皇时期。前世传奇由黄磊主演秦始皇,今生故事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和工作者讲述。
![[转载]《国家宝藏》第七期:上海博物馆 [转载]《国家宝藏》第七期:上海博物馆](//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战国时期
《商鞅方升》
第二件:《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首先以经线做地子,然后用墨线勾勒图案的轮廓,色彩用纬线一点点地织就出来,图案从下往上慢慢呈现,经年累月才能织就。这幅作品长107.5厘米,宽108.8厘米,无论从正面还是背面都能看到盛开的莲花拥抱一池春水,双鸭惬意,乳鸭萌萌,图中的景象蕴含着成双成对、相濡以沫的美好寓意。在不同色彩的交替之处以及各种纹路的边界都有着雕琢镂刻的效果。从这件文物中看到了它的细腻,也感受到了它的坚韧。前世传奇由那英主演,今生故事由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马惠娟和其子工艺美术师萧峰讲述。
![[转载]《国家宝藏》第七期:上海博物馆 [转载]《国家宝藏》第七期:上海博物馆](//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南宋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
第三件:《大克鼎》。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今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高93.1厘米,重201.5千克,内有铭文209字,与大盂鼎、毛公鼎并称“海内三宝”。大克鼎的主人名叫克,是一位膳夫,大克鼎壁内的铭文讲述了膳夫克祖先的功德,它是青铜铸造工艺的一种产物,字迹工整有力,对中国后来的书法篆刻艺术很有影响。前世传奇由易烊千玺主演,今生故事由原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校长(潘祖荫第五代重孙)潘裕翼和原上海市文管会流散文物管理处处长许勇翔讲述。
![[转载]《国家宝藏》第七期:上海博物馆 [转载]《国家宝藏》第七期:上海博物馆](//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西周晚期
《大克鼎》
上海博物馆的三件文物,从三个不同的视角,讲述了三段可以歌唱的历史。大克鼎,是西周青铜文明与礼乐文化的代表,鼎上的铭文,体现出敬天法祖、自强不息的意识和观念;商鞅方升,见证了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和秦始皇六合一统两个重大的历史节点,引发了我们与改革家商鞅与千古一帝秦始皇展开对话;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是中国丝织工业中顶级的最奇妙的传世作品,显示了宋代艺术文化,开出来新的境界。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三件文物,所传递的信息和能量,有助于我们今天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的发展,创造出现代文明的新高度。
我的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