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5)班 董宇涵:票证时代的变革
(2016-05-30 14:23:35)
标签:
票证时代变革 |
分类: 学生历史小文章集锦 |
初二(5)班
董宇涵:票证时代的变革
作者:南京宁海分校 初二(5)班 董宇涵 来源:两宁两京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5e6900102xq66.html
“咱们过去吃粮,得通过居委会或工厂向粮食局申请,换取一定天数的省内粮票或全国粮票才能领到粮食。哪像现在,只要手上有钱,不论到哪里,都不用为吃饭犯愁。”
“当时的物资十分匮乏,稍微落后一点的家庭里吃的几乎都是素食,哪能吃到肉啊!每人每月最多只能领到一斤肉票,全家的肉票集中起来,每个月也只能买上一两次。就算是大过年,要想吃点小食品,也得凭副食品票才能买到。”
上面的两段话是爷爷奶奶回忆起过去的旧生活时对我说的。
是啊,过去的经济条件不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保障。在全国上下粮食产量和生活用品补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了使拥有整整7亿人口的中国经济形势得到改善,中央政府决定实行凭票购物的政策。
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今天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人都可能用过这些票证。在那个时代,要买粮、油、布和肉,光有钱还不行,还得有粮票、油票、布票和肉票。粮票是中国从1955年到1993年发行的一种购粮凭证,那个时候,城镇居民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以粮票为代表的票证是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短缺的历史见证。1955年8月25号,国务院全体会议的第17次会议通过了《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全国粮票从此应运而生。此后,使用油票、豆腐票、布票等各种票证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各种商品都需要凭票购买,中国进入长达30多年的“票证时代”。
各地的商品票证通常分为“吃、穿、用”这三大类。吃的除了各种粮油票外,还有猪、牛、羊肉票、鸡鸭鱼肉票、鸡鸭蛋票,各种糖类票,各种豆制品票及各种蔬菜票等等。穿的除了各种布票外,有化纤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棉胎票等等。用的有手帕票、肥皂票、手纸票、洗衣粉票、火柴票、抹布票、煤油票,各种煤票、商品购买证、电器票、自行车票、手表票,还有临时票、机动车票等等,真是五花八门,涉及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总之,大多数商品都是凭票供应的。什么样的商品就用对应的票证去购买,对号入座,缺一不可。
那么,中国粮票是何时终止的?1985年元旦,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粮食、棉花取消统购,改为合同定购。”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这一文件的发布是中国农产品购销体制由统购统销走向“双轨制”的转折点。至此,中国实行了30多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被打破。
现今的中国已经再也不是旧社会的中国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向我们展开。在科技发展强有力的支持下,粮食作物的产量得到大幅提升,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也迈入了世界领先的道路,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地提高。在这种新形势下,党中央决定粮油商品敞开供应,1955年出现的粮票,终于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今,这些曾是百姓的生存希望的粮票,已成为一张张价值连城的收藏品。过去的生活已永远地印在了历史发黄的书页里,而它散发出的浓浓墨香,却也永远地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作奠基。这是一个富足、追求个性、精神文明的好时代,这更是一个赋予我们更高追求、理想和梦想的时代,我们不仅要珍惜,更要努力改善这个我们的时代。
2016年5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