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与不丹的边境争议

标签:
转载 |
分类: 校本课程:中国疆域资料 |
以前写过“中国与不丹的边境问题即将解决”,由于缺乏资料,有些描述不准确,再学习一下。
关于中不的边境问题,网上流传比较多的是港台某学者的文章,对一些地名的描述大都采取了音译的方式,使人无法从地图上对应着去判读,始终还是搞不明白。现在将原文摘录如下,然后将地名更改为大陆熟知的名字。
1、1996年不丹與中國舉行第10回合的邊界談判時,中國建議其擁有位於不丹北方邊界的帕桑蘭(Pasamlung)與賈卡蘭(Jakarlung)山谷的495平方公里土地,換取位於不丹西北方的辛珠蘭巴(Sinchulumpa)、德拉瑪納(Dramana)和燮合托(Shakhtoe)等地的269平方公里土地,建議要交換的領土區域與印度的錫金為界,但是仍未達成決議。
不丹國王曾於1997年同意土地的交換,中國再度要求不丹以前述不丹北部邊界495平方公里換取不丹西北方的269平方公里。會談在論及領土的交換時就停頓了。但在協定簽署之後,中國政府立刻對帕桑蘭地區的騾子路徑以及木材的開採問題有所回應,也協助解決藏人越境進入不丹採藏草藥,遭不丹位於帕桑蘭的邊境安全部隊嚴厲懲罰等事宜。此時,中國對於不丹在進行多年的邊界談判後又提出新的議題有些不悅,因此同意不丹派遣技術專家以決定雙方的領土範圍,將雙方的主權地區劃在地圖上,並且對有爭議的區域使用共同的名稱,以避免混淆。
+++++
修改后:1996年不丹与中国举行第10回合的边界谈判时,中国建议其拥有位于不丹北方边界的巴桑弄(Pasamlung)与贾卡尔弄(Jakarlung)山谷的495平方公里土地,换取位于不丹西北方的沈久弄布(Sinchulumpa)、查马弄(Dramana)和夏布(Shakhtoe)等地的269平方公里土地,建议要交换的领土区域与印度的锡金邦为界,但是仍未达成决议。
不丹国王曾于1997年同意土地的交换,中国再度要求不丹以前述不丹北部边界495平方公里换取不丹西北方的269平方公里。会谈在论及领土的交换时就停顿了。但在协定签署之后,中国政府立刻对巴桑弄地区(或白玉地区)的骡子路径以及木材的开采问题有所回应应,也协助解决藏人越境进入不丹采藏草药,遭不丹位于巴桑弄的边境安全部队严厉惩罚等事宜。此时,中国对于不丹在进行多年的边界谈判后又提出新的议题有些不悦,因此同意不丹派遣技术专家以决定双方的领土范围,将双方的主权地区划在地图上,并且对有争议的区域使用共同的名称,以避免混淆。
+++++
注解:①贾卡尔(Jakar)又叫比亚卡尔(Byakar),所以贾卡尔谷地又叫亚卡尔谷地。
+++++
2、不丹國王曾對議會表示:兩國有四塊有爭議的區域,從西邊的都蘭(Doklam)開始,邊界沿著噶莫成(Gamochen),至巴唐葛拉(Batangla)、辛契拉(Sinchela)的分水嶺,再往下到阿莫河(Amo
Chhu)。
(1) 在都蘭(Doklam)地區,有爭議的區域涵蓋了89平方公里。
(2)
在辛珠蘭巴(Sinchulumpa)和垓憂(Gieu)有爭議的區域涵蓋約180平方公里。邊境線從蘭蔴波壤(Langmarpo
Zam)開始,沿著河流往上至都切仁璋(Docherimchang),再往分水嶺到哥姆拉(Gomla),從此處沿分水嶺到彭卡拉(Pangkala),然後往下到德拉瑪納(Dramana)河流。
(3)
從德拉瑪納(Dramana),邊境線往上至印古拉(Zingula),之後沿著分水嶺線往下到垓憂河(Gieu
Chhu),從此處到藍卡拉(Lungkala)。
(4)
在帕桑蘭(Pasamlum)的中段區域,邊界沿分水嶺到杜帕拉(Dompala)和涅拉(Neula)。從涅拉(Neula),邊界沿著分水嶺線到庫利珠‧措壤(Kurichhu
Tshozam),然後沿著分水嶺線到建拉(Genla),由此處到蔑拉(Mela),一直前行至東部。
1999年不中兩國對邊界的爭議問題仍然存在,中國代表團至不丹繼續進行邊界談判,解決了大多數最主要的邊界爭議,雙方對這次的談判結果都有所滿意。中國也首次表示有意對不丹提供經濟援助。
+++++
修改后:不丹国王曾对议会表示:两国有四块有争议的区域,从西边的洞朗(Doklam)开始,边界沿着吉布马珍雪山(Gamochen),至巴塘拉(Batangla)、沈久拉(Sinchela)的分水岭,再往下到阿莫河(Amo
Chhu)。
(1) 在洞朗(Doklam)地区,有争议的区域涵盖了89平方公里。
(2) 沈久弄布(Sinchulumpa)和基伍(Gieu)有争议的区域涵盖约180平方公里。边境线从朗玛普扎(Langmarpo
Zam)开始,沿着河流往上至东杰康(Docherimchang),再往分水岭到贡姆拉(Gomla),从此处沿分水岭到帮噶拉(Pangkala),然后往下到查马弄(Dramana)河流。
(3) 从查马弄(Dramana),边境线往上至则古拉(Zingula),之后沿着分水岭线往下到基伍曲(Gieu
Chhu),从此处到勒嘎(日)拉(Lungkala)。
(4) 巴桑弄( Pasamlum
)的中段区域,边界沿分水岭到董布拉(Dompala)和纽拉(Neula)。从纽拉(Neula),边界沿着分水岭线到库鲁曲/洛扎曲(Kurichhu
Tshozam),然后沿着分水岭线到公拉(Genla),由此处到麦拉(Mela),一直前行至东部。
+++++
注解:①洞朗又称多兰。
②基伍音译除用Gieu外,有时也用Giu。
⑥阿莫河在中国境内叫康布麻曲,在亚东下司马镇,康布曲与麻曲(卓木曲)汇合后就称亚东河,也就是康布麻曲。阿莫河在不丹境内又叫托尔萨河(Torsar R.)或托尔萨曲(Torsar Chhu),进入印度后叫布拉马普特拉河。
+++++
从以上描述看,不丹在亚东坚持的边境与谷歌GE描述的国境一致:
↓中国“天地图”的国界↓
↓谷歌GE与天地图重叠图↓
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在不丹西北方存在争议的面积是269平方公里,而天地图描述的边境,其主张的面积大约是659平方公里,中国要得到其中的40%(269平方公里)还得用中不中部存在争议的495平方公里来换取(放弃中部495平方公里的主张得到西部659平方公里的269平方公里)。
从上图可以看出,洞朗争议区在康布麻曲以北,面积89平方公里,剩下的180平方公里在哪呢,看看如下描述:
China has already conceded the 495sq.km in Pasamlung, Central Bhutan, as being part of Bhutan. Now there is just 269 sq.km to negotiate. The 269 sq.km comprise of Dramana,Shakhateo,Giu of 138 sq.km and Sinchulumpa 42sq.km. The most contentious seems to be the 89sq.km Doklam claim of Bhutan that China rejected outright from the onset.
洞朗 89sq.km,这个比较明确,巴桑弄(Pasamlung)的495作为条件放弃,查马(Dramana),夏布(Shakhateo),基伍(Giu) 合计138 sq.km, 沈久弄巴(Sinchulumpa)42 sq.km,总共269 sq.km。在上面谷歌GE中,红线内即是基伍、查马争议区,面积145 sq.km,夏布(Shakhateo)也在其中,所以说这个138 sq.km就是指红线所圈的范围。
①第一条路:我聂至帮噶拉(Pangka La)
②第二条路:沿朗玛普(Langmarpo)曲从斯帝至巴德姆扎,再从巴德姆扎沿着尖姆奇山脊修到靠近多斯林马的地方,可监控恰尔塘(Charithang/Sharitang)河流域一带。
③第三条路是沿康布麻曲东岸山坡从斯帝修到恰尔塘河附近,不丹说这里有个小村子也是不丹的边防前哨所在地叫Dolepchen,暂译为丢勒岑。
那么,剩下的42 sq.km应该把第二、第三条路包括在内,大概范围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