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伯远帖》

标签:
转载 |
分类: 网上旅游资料 |
《伯远帖》
《伯远帖》,是东晋王珣(350-401年)书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cm,横17.2cm。
东晋王珣真迹。历来为后世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瑰宝。《伯远帖》是王给亲友的一通书函。被称为天下第十大行书之一,排第四。它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是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
被列为“三希”之三。 它的笔画写得较瘦劲,结体较开张,特别是笔画少的字显得格外舒朗,飘逸,真有点“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的晋人韵味。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1924年溥仪出宫以前,《伯远帖》、《中秋帖》曾藏在敬懿太妃所居的寿康宫。溥仪出宫后,太妃将此帖带出宫,后流散在外。1950 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将《伯远帖》、《中秋帖》从香港购回,交故宫博物院收藏。
作者;王珣,字元琳,幼时小字法护,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
《伯远帖》原文:
“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译文:
珣拜上再拜上,伯远兄弟在事业正盛之时辞世,距今已经一周年了,他生前深受众兄弟们的尊重,因为体弱多病,一直想优游自在地生活,当初事业刚刚有起色这样的事就发生了,没能达成愿望。和他的分别好像就在昨天,而他却永久地作了古人,远远地隔着山道,再也不来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