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故宫之太庙

(2016-03-10 15:10:02)
标签:

转载

分类: 网上旅游资料
原文地址:故宫之太庙作者:daduzuofu

故宫之太庙

   公元1850225日,农历正月十四,元宵节的喜庆气氛已经弥散。道光皇帝在弥留之际写下一道朱谕:死后灵位不入太庙,不立神功圣德碑。

[转载]故宫之太庙
 全景
[转载]故宫之太庙
(享殿与配殿)
[转载]故宫之太庙
(享殿) 

[转载]故宫之太庙

  庙,最早是指祭祀祖先的地方。《礼记曲礼》中记载:君子讲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次之,宫室为后。古时候,人们在家中,有婚丧嫁娶等大事时,都要先去宗庙祭祀,为的是向祖先求得认可。

[转载]故宫之太庙
(大门 
[转载]故宫之太庙
(五彩琉璃门
[转载]故宫之太庙
(五彩琉璃门
 

  太庙就是天子祭祖的场所,诸侯王祭祖的地方只能叫宗庙,而不能称太庙。后人所祭祀的对象是祖先的灵位,为木质加工牌位。周朝规定天子九庙,后来演化为一个庙堂中供奉九位祖先的牌位。若超过九代,就把隔代的祖宗牌位转到祧庙的石函中保存,称“祧迁制度”。

[转载]故宫之太庙
(戟门桥)
[转载]故宫之太庙
(神库)
[转载]故宫之太庙
(井亭)
 

[转载]故宫之太庙
 

  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的偏殿中。

[转载]故宫之太庙
(大戟门)
[转载]故宫之太庙
(戟门旁的侧门)
[转载]故宫之太庙
(戟门与东侧门)
[转载]故宫之太庙
(戟桥与戟门) 

  天下最大的家是皇帝的家。最大的宗庙就是太庙。当年永乐皇帝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规定,在紫禁城的左前方建造了太庙。这里曾经安放过明清两代帝后的神位。

[转载]故宫之太庙
(燎炉)
[转载]故宫之太庙
(牺牲所)
[转载]故宫之太庙
殿及东西配殿)
 

  太庙营建的规格,不亚于紫禁城里任何一栋建筑,它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安门东侧。面积14万平方米,平面成南北向长方形,正门在南,四周有围墙三重。主要建筑为三进大殿及配殿,前面有琉璃砖门及戟门各一座,两门之间有7座石桥。明、清两代为皇家祖庙。

[转载]故宫之太庙

[转载]故宫之太庙

[转载]故宫之太庙
(从殿上看戟门)
[转载]故宫之太庙
(精美建筑)
[转载]故宫之太庙
(精美建筑)
 

  太庙享殿、明长陵棱恩殿和紫禁城太和殿并称为中国三大殿,而就宫殿本身的建筑高度而言,太庙正殿的高度,甚至超过了皇帝主理朝政的太和殿。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式布局,琉璃门、汉白玉石拱桥、戟门、三大殿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井亭、神厨、神库、配殿依次排列于两侧。

[转载]故宫之太庙
殿掠影)
[转载]故宫之太庙
殿一角)
[转载]故宫之太庙
(配殿)
[转载]故宫之太庙
(寝殿)
[转载]故宫之太庙
(寝殿侧配殿)
 

  整个太庙建筑群,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祭祖建筑群。建筑布局严谨,魏峨宏丽,庄严肃穆。建筑群基本为明嘉靖年间重建规模,是研究明代建筑群整体组合造型处理的良好典型。

[转载]故宫之太庙

[转载]故宫之太庙
(享殿与寝殿之间)
[转载]故宫之太庙
殿后影)
[转载]故宫之太庙
(中殿后)
 

  北京太庙在历史上经历过两次大的变动。弘治四年(1491年)在寝殿之后修建祧庙,以安放皇帝的远祖们牌位,这是第一次改动。第二次改动发生于嘉靖十四年(1544年),明世宗将太庙改建成独立的9个庙。仅5年之后,9个庙中除明世宗父亲(被追封为睿宗)的庙外,全部被火焚毁。嘉靖二十二年,明世宗决定恢复太庙的原有形制,即将明太祖以下所有皇帝的牌位集中在一个寝殿中,并于两年建成,这就是保存至今的太庙,其享殿和寝殿至今已经有460多年的历史

[转载]故宫之太庙
(配殿)
[转载]故宫之太庙
(戟门后)
[转载]故宫之太庙
(享殿)
[转载]故宫之太庙
(寝殿)
[转载]故宫之太庙
(桃殿)
 

  太庙中的享殿,如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以金丝楠木为主体的宫殿,殿内六十八根大柱,及主要梁部件,全部使用金丝楠木。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川贵湖广原始森林的险峻之处,那里常常有虎豹蛇蟒的出没。官员和百姓们冒着危险进山采木,很多人丢失了性命。后世有人用“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的代价。他们依靠天然的河流和修好的运河,把木材输送到北京。

[转载]故宫之太庙
(享殿内)
[转载]故宫之太庙

[转载]故宫之太庙

[转载]故宫之太庙

[转载]故宫之太庙
(享殿内)
[转载]故宫之太庙
(享殿内)
 

  紫禁城自建成以来,经历了数次天灾人祸,但太庙都幸运地躲了过去。明清两代,这里一直上演着庄严的帝国礼仪。

[转载]故宫之太庙
(享殿内)
[转载]故宫之太庙
(享殿内)


[转载]故宫之太庙
(桃殿)
[转载]故宫之太庙
(桃殿)
[转载]故宫之太庙
(桃殿一角)
[转载]故宫之太庙
(享殿后)
 

  骁勇彪悍的马背上的女真族一路烧杀抢掠到了北京,大明的臣民们还在观望中。百姓们惊奇地看到多尔衮恭敬地把明代皇帝的神位请在历代帝王庙,又把自己的祖先牌位移到太庙后,还把辽、金、元等皇帝的神位也供于历代帝王庙中。表明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也一样是正统的中国王朝。多尔衮这一举动消除了百姓不满、怀疑的情绪。自此,明已成为过去。

[转载]故宫之太庙

[转载]故宫之太庙

[转载]故宫之太庙

[转载]故宫之太庙

[转载]故宫之太庙
 

  祭祖的三天前,皇帝和文武百官就开始斋戒。不饮酒、不吃荤、不处理刑事案件,甚至不看病,敬候祭祀大典的到来。皇帝甚至要裸露右胸臂去迎接牺牲所宰杀的牺牲。

[转载]故宫之太庙
(寝殿内景)
[转载]故宫之太庙

[转载]故宫之太庙
(三殿西侧)
[转载]故宫之太庙
 

  传说乾隆为了使自己去世后能入祭太庙,将太庙的9间享殿扩建为11间。这个说法遭到了历史学家的耻笑。一是太庙大殿是举行祭祖大典的地方,并不是平日存放祖先牌位的地方。祖先的牌位平日是供奉在寝殿;二是根据“祧迁制度”隔代的祖宗牌位可以放置于桃殿中;三是乾隆前仅5位皇帝;四是享殿的木架结构到现在无改变。

[转载]故宫之太庙
(玉带河与井亭)
[转载]故宫之太庙
(玉带河与神库)
[转载]故宫之太庙

[转载]故宫之太庙
 

  实际上乾隆并没有扩建太庙享殿,只是进行了修缮。那么,为什么会出现9间改11间的说法呢?其实很简单,这是不同的统计方法造成的误解,明朝的说法面阔九间,是忽略了两旁的两个小间,清朝的说法面阔11间,是以柱子为准,加一根柱子就加一间,不管间量大小。

[转载]故宫之太庙

[转载]故宫之太庙

[转载]故宫之太庙
 

   时光流转,道光皇帝在位之际,延续千年的礼仪,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签署了近代中国第一份不平等条约,道光皇帝自感愧对祖先,更没有颜面像列位先祖一样,接受后世子孙的祭拜,这才留下了那道亲笔朱谕:“死后灵位不入太庙”。

[转载]故宫之太庙

[转载]故宫之太庙

[转载]故宫之太庙
 

   这一有违祖训的决定,显然难住了儿子咸丰皇帝。如果遵从父命,无疑把自己排除在爱新觉罗氏孝子贤孙之外。最终,道光皇帝的神位还是进入了太庙,不情愿地接受着后世子孙的祭拜。

[转载]故宫之太庙

[转载]故宫之太庙

[转载]故宫之太庙
 

  皇家祭祖的香火,在1924年熄灭了。那以后,这曾经的皇家禁地,变成了人们参观游览的公园。现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以古柏最为著名,园内有多株已有数百年树龄的古树。

[转载]故宫之太庙

[转载]故宫之太庙

[转载]故宫之太庙

[转载]故宫之太庙

[转载]故宫之太庙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