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2)班 袁智鹏 刘以涵:林则徐与鸦片战争
(2015-12-25 16:54:00)
标签:
林则徐与鸦片战争 |
分类: 学生历史小文章集锦 |
初二(2)班 袁智鹏
刘以涵:林则徐与鸦片战争
作者:南京宁海分校 初二(2)班 袁智鹏 刘以涵 来源:两宁两京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5e6900102x6kr.html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渐渐地,英国发现中国并不需要工业品,反倒是英国需要中国的大量财物。所以,当英国发现毒品鸦片可以牟取暴利,就向中国走私鸦片!
当时,清朝的大臣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他沉痛地指出:“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做军饷的白银了。”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时,派自己人在各个商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者的坚强意志。正是因为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才拯救了整个中华民族。所以,林则徐在中国有着“民族英雄”的赞誉,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但是,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同时,虎门销烟也成为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林则徐通过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大大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作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英军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8月27日,英军再次北上,攻陷鼓浪屿、厦门、定海、镇海及乍浦。其中定海是第二次被攻破,总兵葛云飞及四千将士战死,英军也损失惨重。英军后来又攻打长江的门户吴淞,江南提督陈化成率军坚守西炮台,两江总督牛鉴欲求和,下令撤退被拒。牛鉴逃走,东炮台被攻陷,陈化成与部下死守西炮台,孤军作战,直至战死。[1]
8月29日,中国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满足了英国大多数的要求,主要内容有1.割香港岛给英国。(丧失领土主权);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丧失贸易主权);3.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4.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丧失关税主权)。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依然不满足,英法主凶美俄帮凶的,对中国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列强认为这是加紧从中国攫取利益的大好时机。
1860年8月1日,英法联军18000人,由北塘登陆,进占天津。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没有遇到任何抵抗。14日,攻陷塘沽,水陆协同进攻大沽北岸炮台。守台清军在直隶提督乐善指挥下,英勇抗击。但清政府本无抗战决心,咸丰帝命令僧格林沁离营撤退。清军遂逃离大沽,经天津退至通州(今北京通县)。1860年8月21日,大沽失陷。侵略军长驱直入,24日占领天津。清政府急派桂良等到天津议和。英、法提出,除须全部接受《天津条约》外,还要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增加赔款以及各带兵千人进京换约。清政府予以拒绝,谈判破裂。侵略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2]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圆明园,对中国文化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沉重打击。地主阶级分化,部分满清统治者痛定思痛。同时,第二次鸦片战争也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割让给英国的九龙半岛只是弹丸之地,而割让给沙俄的领土则前后达150万平方公里之巨,这给中国的领土主权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从虎门销烟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我们可以首先看出,当时的统治者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的本质是侵略,他们妄图统一天下,从而盯住中国这块肥肉。要不是还有一些林则徐类的官员用心良苦忧国忧民,恐怕中国的土地早已落入他人之手。其次,由这些事情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的近代是一部屈辱史,斗争史。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和主权的独立。作为祖国的一份子,落后就要挨打。尤其是我们青少年,更要以国荣为荣。
参考资料:
[1]部分参见百度百科:鸦片战争(一)。
[2]部分参见百度百科:火烧圆明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