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的基本特点及答题技巧
一、
基本结构:一般由材料和问题组成
1、
材料:涉及历史知识或热点知识的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
2、
问题:主要有五大类
(1)
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2)
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3)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4)
对比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说明、指出异同点(或各自特点)……
(5)
简述……的启示
二、
基本类型:材料解析题
三、 答案类型
1、
据答案来源分:
(1)
来源于材料的答案:指从指定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答案;
例如;2007高考文综Ⅰ第38题(历史)第(1)问的3个答案要点分别来自材料一中的段材料。即“有助于扩大本国就业,加强国防建设;禁运改变了美国的传统政策,实际上是不中立的(禁运偏袒了一方,使海军强国失去获得军火的机会);战争地带经常发生变化不可能由国会立法予以长期确立,应由行政部门确定。”
(2)
来源于课本的答案:指出自课本的原话、某种观点、认识或看法等;
例如:2007高考文综Ⅰ第40题(历史)第(1)问的答案要点是来自教材中的原话即“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
(3)
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多指根据相关历史知识自己归纳答案:
例如:2007高考文综Ⅰ第38题(历史)第(3)问国际背景的答案要点要求考生根据相关历史知识自己归纳。
2、
据答案内容分:
(1)
限定性或半限定性答案:指来源于课本或材料中的答案。如: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和部分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2)
开放性答案:指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如:启示题和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
四、 解题技巧
1、
解题过程应把握好5个环节:读(审题)、找(相关信息)、接(嫁接)、转(转换)、答(组织答案)
(1)
读(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或解题的基础,审题一旦出错,则整个解题都毫无意义。审题分两步:第一步是读材料,建议带着问题去读,可泛读或浏览,也可精读。第二步是审问题,审问题要注意3个方面:首先要审中心词,即答什么;其次要审限定词,主要指时间和空间等限定词;再次要审分值,正如量体裁衣,我们答题也要根据分值写要点。
(2)
找(相关信息):找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尤其是解答“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或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等问题时带着问题在材料中找信息显得特别重要。找信息主要指通过阅读材料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但针对不同问题要区别对待,如:解答“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时,有时要找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出处、人物、言论等;解答“对比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说明、指出异同点(或各自特点)……”问题时,要找出不同材料的异同点或变化。
(3)
接(嫁接):嫁接是解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嫁接主要指根据问题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和课本的相关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或者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还原或定位到课本中去。
(4)
转(思维转换):思维转换也是解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文综解题过程中所涉及的思维转换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政史地不同学科之间的思维转换;二是同一学科中纵向和横向知识的思维转换。在解答历史材料解释题中的比较说明题时,纵向和横向知识的思维转换显得非常重要。
(5)
答(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是解题的归宿或落脚点(说见下面的基本要求)。
2、
组织答案的的基本要求
(1)
答案要做到“两化”:要点化、系统化
①
要点化:文综历史非选择题高考阅卷一般都是按答案要点给分,因此,在组织答案时,首先要量分确定答案要点,文综历史科一般1个要点2—4分;其次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分辨能力。例如:2007高考文综Ⅰ第40题(历史)第(2)问“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16分)”。这一问中共有两个小问即“原因”和“影响”。考生在审完问题后,要根据分数迅速对“原因”和“影响”各写几个答案要点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也就是说要迅速判断“原因”和“影响”的答案要点各在3个左右。
②
系统化:组织答案时,在注意要点化的同时,还要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来考虑问题,尽量做到答案的系统化。例如:2006高考文综Ⅰ第37题(历史)第(2)问“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答案就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方面组织答案,这样往往可以避免答案的重复和遗漏现象。此外,有关评价题常常要一分为二;问及作用和影响时要从正反两方面考虑。
(2)
语言要做到“两化”:简单化、专业化。
①
简单化:组织答案时,要尽量做到高度概括、语言精炼,以便于阅卷老师快速阅卷定分。有的考生在答题时因为怕遗漏要点,总是答得太多。然而,高考阅卷的速度很快,阅卷老师大多反对答得太多的做法。更何况,言多便失,答得太多会冲淡答案要点,往往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②
专业化:组织答案时,语言除了要做到简单化外,还要尽可能地用历史学科语言作答。这样做可以起到言简意赅、一语中的的作用。
(3)
书写要做到“三化”: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
①
段落化:文综高考历史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往往有几大问,因此,要求考生在组织答案时要把每一大问的答案独成一段。这样就不至于出现漏答现象,也有利于卷面保持整洁。还能方便阅卷老师对号入座,快速阅卷。
②
序号化:文综高考历史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每一问都有1—4个答案要点,所以,要求考生组织答案时把每一大问的答案要点用序号标明,以便阅卷老师迅速阅卷和判分。
③
条理化:这里的条理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先后顺序条理。如:2007高考文综Ⅰ第40题(历史)第(2)问“说明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中的顺序条理就是先“原因”后“影响”。二是次序条理分明。有些答案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来回答,因此,考生组织答案时要有次序条理,这样做既可避免重复,又可避免漏答,并且卷面整洁,易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