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俄国的最高统治者为啥叫沙皇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教学问题及教学资料 |
俄罗斯帝国自彼得大帝(1721年)开始,就放弃沙皇作为君主的主要称号,改用“皇帝,但在俄国民间与各国仍一直习惯把俄罗斯皇帝都俗称为沙皇。
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之后,拜占庭帝国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娅·帕列奥罗格(Софья Палеолог)公主辗转到了莫斯科嫁给了当时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伊凡雷帝的祖父),从而带去了象征拜占庭帝国荣耀的双头鹰国徽。之后在她的影响下伊凡三世继承了罗马人的理念,开始宣扬“莫斯科-第三罗马” “第三罗马”是一个精神价值观概念。简单而言,是继承罗马帝国包容多民族的原则海纳百川吸收各个不同民族的人共存。只要是同样的东正教信仰、效忠沙皇忠于和祖国、自认为是俄罗斯大民族的一分子,就被承认为社会中的同胞。而这个人本身的肤色、语言、出身是完全没有影响的。就像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时期,所有人都被称为“罗马人”,而语言则可以使用拉丁文、希腊文、埃及文、波斯文等。 这个就是“第三罗马”概念的精髓--包容不同,统一信仰。这与当时强调民族纯粹性的国家和血统性传位王朝的欧洲截然不同。俄国有190多个民族,俄罗斯人的概念不是一个血统的概念,而是一个精神、文化和信仰的概念。与国籍和民族概念不分的法国和单纯以血统定民族的德国、日本不同,俄国人的概念不只是民族血统上的俄罗斯人,更是接受了俄国文化和语言、有着俄国人这样自我认知的大民族概念。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凝聚俄罗斯民族的不是血液,而是信仰”。到伊凡四世时期,大公的称号显得不够大,于是1547年1月16日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 彼得大帝在1721年时改称自己为皇帝,并且宣布自己为全俄罗斯的皇帝。
此外,保加利亚早期的皇帝和20世纪的保加利亚国王也自称沙皇。

加载中…